4月4日,湖北省大冶市罗桥工业园和城西北工业园区内人来车往,一片繁忙:东贝压缩机配件、华光铜业、冶鑫环保机械等59个招商引资项目依次排开,正处在建设高峰期。
2002年,大冶市的经济转型从关停并转500多家小洗矿、小矿山、小水泥等高污染、高破坏的五小企业开始,并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推动部分采矿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该市改变了矿石外销和粗加工模式,走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钢铁产业发展之路,经过企业改制—招商引资—改造提升—整合发展,在“新冶特钢”、“华鑫实业”等冶金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矿石开采—冶炼—加工型材、冶炼—加工型材—精密配件—终端产品两条金属产业链条。
大冶市招商引资不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对于污染重,特别是想前来挖矿的企业一律不纳入招商引资的范围。大冶将招商的“橄榄枝”更多地伸向可以延伸能源产业链的企业。大冶专门组织队伍长驻“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等地招商引资,去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项目达到175个,实际利用资金22.8亿元。随着中加合资湖北登峰电力设备冷却器公司的投产运行,武钢投资2亿元的活性硅项目开工建设,已有45个上规模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冶市新的支柱产业集群迅速形成。我国保健酒龙头企业————劲牌公司,与之配套的基酒厂、玻璃瓶厂、瓶盖厂、包装盒厂等,有如一线串珠,形成了一个年产值逾5亿元的产业链;大冶水泥产业以华强新型干法水泥为代表,形成产业集群,与之配套的编织袋、运输等企业发展壮大,效益可观;登峰互换热器公司和卓创电工带动了大冶机电制造业迅速崛起,登峰公司的“神龙”互换热器被东风汽车集团“神龙”轿车应用,其开发的远洋船舶尾气制冰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卓创电工的特种漆包线也广泛应用于高科技电子产品。
近年来,大冶市经济结构调整后逐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经济转型初见成效。2006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为116.19亿元、38.52亿元和11.27亿元,同比增长13.9%、26.8%和31.5%;105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28.9%;城乡人均收入分别达到7890元和3705元,成为湖北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