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DC和Gartner相继公布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的观察数据,一个显示PC出货量同比下滑14%,另一个显示同比下滑11%。IDC还指出,这是从19年前开始跟踪PC业以来观察到的单季度最大跌幅,并且已是全球PC销量连续第四个季度滑坡。PC颓势几成定局。
微软成为众矢之的。在PC行业,微软无疑是生态系的老大,一举一动关乎PC的命运。在连续两个季度全球PC销量下滑之时,业界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微软去年10月发布的Windows 8系统上。本指望微软这个创意非凡的新系统能拉动PC销量,结果两个季度过去,Windows 8竟然拖了后腿。用户体验不佳、触控功能增加成本、Windows 8售价过高等等,都成为微软被指责的理由。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是消费者对电子消费品的消费习惯已经从PC转移到了移动智能终端上。有数据显示,2012年整个PC销量同比仅增长0.7%,但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136%,市场增速点明显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因为消费者的兴趣点发生了转移。
所以,进军移动市场失败的惠普和动作太过迟缓的戴尔在第一季度的销量均出现了两位数的跌幅,反观联想,其多屏策略却开始发挥效力。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多屏发力,联想似乎渐入佳境。更好的例子是三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风靡全球,笔记本早就不是它的主营业务。
PC困局难破,求新求变才能获得一线生机。一方面,PC产品的变革势在必行。传统PC外形无可炫耀之处的缺陷无论如何不能再继续了,更炫、更轻薄的外形,屏幕可“变形”,引入触控、语音或体感的人机交互模式等等,都能为产品加分。业界指责微软Windows 8的触控体验不好,并不是触控本身不好,而是还没有将触控做到最佳。
另一方面,PC价格必须降低。PC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显著区别是PC的工作性能,因为工作需求的存在,所以用户对PC的消费需求必然存在,PC厂商并不用担心这部分市场份额会消失。真正的争夺来自乡镇市场。乡镇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当高,PC和智能手机是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如果想扩大乡镇市场份额,PC产品必须通过各种形式从实质上降低价格,使消费者获利。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