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钓鱼岛风波已淡出了国人的视线,还是日系车绝地反击时的促销力度空前,抑或干脆就是消费者已理性地认识到了在中国生产的车就是中国车,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产销寒冬后,11月份,日系车整体销量强势反弹,乘用车销量比上月增长72.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很高兴看到这一点,中日合资企业在中国纳税并创造就业,其生产的汽车本就是中国制造,不应为日本政府的不恰当行业受牵连。不过此次复苏虽然强劲,但如果日本政府不正确对待二战等历史问题,中日经济关系仍将受政治影响,日系车要想完全恢复尚需时日。
不仅是日系车,整个11月的汽车产销数据都令董扬喜上眉梢。汽车生产176.14万辆,销售179.10万辆,汽车产销形势明显好于上月,生产和销售的增长都超过了10%。即使是与去年同期比,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乘用车增速快于商用车。11月汽车产销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次高水平,全年有望超过1900万辆。更令人欣喜的是,重点企业的产值增长高于产销增长,利税增长又高于产值增长,这表明,产销增长的同时,汽车企业的效益也在增加。
11月的乘用车市场,除日系品牌开始恢复外,美系和韩系的增长也很明显,分别为17.2%和13.8%;法系略有增长,为4.4%;德系则下降了3.9%。与上年同期比较,日系仍下降36.1%;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增速均超过20%,其中美系超过30%。另外,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乘用车销售63.86万辆,比上月增长9%,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7%,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董扬认为,这与自主品牌出口量大增有关,同时,今年上半年,国家节能补贴政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当然,自主品牌自身的竞争力也在提高。目前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已达到了2008年合资企业水平。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