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核电专家、中科院院士何祚庥透露,我国或将再新增3000万千瓦核电,此外,我国将有望于6月份重启新核电项目审批。另有消息显示,目前国家能源局的《核电安全规划》、国家发改委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均已送往国务院待批,核电投资重启在即。
受日本福岛事件影响,2011年3月16日,我国提出“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但随着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的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按照我国的能源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前新开工核电装机容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投资规模超过3900亿元。这为一度被暂缓发展的核电设备行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曙光。
能源紧缺 核电重启箭在弦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无论与各主要国家相比,或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主要传统能源的储量都很低,从人均能源拥有量来看,中国更是与其它国家无法相比。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近4.7万亿千瓦时,预计到201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达到6万亿千瓦时左右,是目前电力需求的1.42倍。
另据工信部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前4个月,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4.8%,已超过美国。发展核电成为破解能源困局的必然要求,而目前,我国的核电比例仅占能源总量的2.2%。
世界核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超过384台,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有60台,规划的核电机组有160台,现役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27516MW,在建核电机组59138MW。
从世界主要核电发展的情况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美国现役核电装机容量为101607MW,在建核电机组1218MW,法国现役核电机组63130MW,在建核电机组1720MW。而截至2012年4月,我国现役装机容量为11811MW,为全球现役总容量的3.6%,美国的11.6%、法国的18.7%;在建机组为27640MW,为全球在建总容量的46.7%。而自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之后,日本已于今年全面停止运营核电项目,德国、英国也陆续叫停了新建核电项目,而日前英国已传出将改革能源法案支持核电发展。
从核电占国家总发电量的比例来看,立陶宛、法国、比利时、保加利亚的核电使用较为成熟,已经占国家总发电量的50%以上,法国和立陶宛更是分别达到了76.2%和72.9%,对核电的依赖性十分明显。我国核电使用仅为2.2%,大大落后于欧美国家。
而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能源形势,发展核电也是具有长远发展潜力、具有成本优势的必然选择。
首先是我国核电的建造及运行成本已经具备发展的基础。
我国已投入运营的大亚湾核电站,由于以来成套进口设备建造,其单位投资约为2000美元/千瓦,而实现国产化率30%的岭澳核电站,单位投资约1800美元/千瓦,比大亚湾下降了10%,岭澳二期核电项目的单位投资预计将在岭澳核电站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5%以上。总体而言,我国的核电项目的单位投资已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随着国产化率提高以及规模效应显现,核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前瞻产业研究院核电行业研究小组的分析数据表明,当国产化率达到70%后,百万千瓦级机组造价水平可降至1300美元/千瓦左右,上网电价可降至0.4元以下,完全具备与煤电竞争的优势。
分析显示,目前我国火电的单位建设成本约为4200元/千瓦,水电为7000元/千瓦,风电为6000元/千瓦(含安装),核电为12000元/千瓦。由于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较低,核电的规模效应未能体现,因此核电相对于煤电的经济优势还不明显,而在核电发达国家,核电的成本已经低于火电。
从建设周期的对比情况看,火电最快建设周期为24个月,中型以上水电站建设从3年到10年不等,风电场建设速度快,但是存在并网问题,核电站建设周期在5年左右,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支撑的电源只有火电和核电。综合比较而言,发展核电是较优选择。
从发电成本来看,若将外部成本(环境治理费用等)包含在内,核电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且成本稳定。据国际核能组织统计,核电发电成本水平达到50美元/兆瓦时,核电的单位成本将明显低于火电和水电,而目前,我国核电的发电成本比火电低10%-15%。
从发电小时数来看,与火电、水电、风电相比,核电年发电小时最高,为8200小时;从发电设备的服务年限对比,核电的服务年限可达50年,而火电、水电、风电的服务年限分别为25年、50年和20年;从单位产出与建设成本看,结合电源建设成本、年发电小时和服务年限,核电0.0290元/度的单度建设成本最低。
按照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的调整方案,到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核电装机规模将提高到8600万千瓦,在建规模4000万千瓦。“核电重启已经是箭在弦上。”何祚庥表示。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