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五金城董事长周才炳
专业市场究竟该怎样做?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和理性发展?华东五金城董事长周才炳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将自己多年从事专业市场的经验和盘托出,以期给行业内人士一些参考。
“做市场,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采访一开始,周才炳就提到了这句话。
从1996年开始,周才炳就与几个朋友在上海、江苏等地办起了三四个专业市场,由于成功运营,当初投入的近千万元资金滚雪球似的变成了几亿。而这次兴建的华东五金城,开业后预期年成交额将达到30亿元以上;3年左右将实现年成交额100亿元以上。
调研是基础
2002年,在做成功了几个市场后,周才炳想着做一个更大更好的市场。
“那时候考虑到在上海做成本太高,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上海临近的江苏。我们考察了许多地方,后来发现位于苏中地区的姜堰地理位置非常好,区域经济也较发达,是个做市场的好地方。”周才炳说。
然而,在姜堰做什么?怎么做?却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有个比较“著名”的数字是:周才炳曾耗资600多万元仅为了“调研”。
从2002到2003年,整个调研过程历时近一年,其间有三个专家组,涉足中国17大生产基地、八大五金专业市场,对国际国内五金行业和市场流通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而今,面对记者的询问,周才炳始终认为那600万元花得相当值得:“如果当时调研下来,发现姜堰不适合做五金城,也就是损失了600万元而已。而如今华东五金城的投资是6个亿,若舍不得那600万元的调研而匆匆上马,则很可能因小失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