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许多地方纷纷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一股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有关专家指出,产业集群的建设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产业集群建设中,不少地方政府也产生了有一些困惑。
区域优势必不可少
我国著名产业集群研究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表示,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域优势是不可或缺的。
据介绍,资源、市场和制度的有效供给是一个产业集群成功的重要条件。此外,地理位置、地方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对产业集群的生存和发展也有一定的约束力。
浙江省玉环县汽摩配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士亮坦言:“靠近整车生产企业确实对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有一定的优势,但周边有整车企业并不是建立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必备条件;在周边没有整车企业的情况下,玉环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就充分发挥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活力。”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基础
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大企业的成长以及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市场功能重新定位,是产业集群成长的关键。
有关专家表示,产业集群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全力扶持和培育有特色的企业,使之成为集群的主体。随着分工的细化,一些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手段把一些质量和资信较好的生产型、经销型中小企业纳入旗下,并不断把各种可分割的功能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包装、印刷、运输、中介等服务企业就开始兴起,产业集群内形成成品生产、中间品生产和服务企业3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发展,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
江苏省姜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优先突破那些制约集群内产业链延伸的关键环节,引进带动性强的企业,不断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2006年,姜堰市吸引中国轴承行业龙头企业长江轴承工业有限公司落户,形成了从轴承到曲轴的完整产业链。
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竞争能力
一般来说,衡量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主要看产业链的初端和末端。前一个环节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即产品的研发能力,而后一个环节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知名商标。胡士亮表示:“产业集群必须要有充满活力的机制,制度创新很关键。此外,产业集群内部的管理要创新,外部环境要有利于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成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胡士亮指出,要以市场为主导,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分工协作体系;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组建公共技术平台,大力构建集群创新体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要找准产业集群的定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钱平凡说:“产业集群在形成之初基本上都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一旦出现产业集群的雏形,地方政府往往就会积极参与、热情扶持。”
钱平凡指出,政府的行为要恰到好处,如果政府的热心过度,反而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一位地方官员表示:“找准产业集群的定位对地方政府部门来说是最重要的。地方政府应建立创品牌的激励机制,对集群内拥有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奖励。”
安徽省芜湖市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老总认为,当前,地方政府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对产业集群缺乏引导和管理,服务意识不够,还存在行政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