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我国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主要工业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下,工业生产成本压力明显加大,不同行业效益开始分化,小微型企业生存状况恶化。
2012年是我国结构调整的深化之年,工业经济运行的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相对宽松,投资、消费规模的扩大会支撑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但欧债危机蔓延则可能对部分出口型、外向型产业形成冲击,改变我国工业增长的正常轨迹。
2012年是我国结构调整的深化之年,工业发展将由后危机时期的“调整和振兴”向“转型与升级”转变。随着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工业经济运行的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相对宽松,但全球经济形势的错综复杂,也可能会形成新的干扰因素,改变我国工业增长的正常轨迹。
2012年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投资仍将是拉动工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水利投资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推进,以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加快,都会增加对工业产品的需求,支撑工业平稳较快增长。
2、国内消费市场平稳发展有利于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的继续增加,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效应释放,以及社会保障和消费环境的继续改善,将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城乡居民消费的潜力,拓展消费品工业的市场空间。
3、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
随着区域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实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藏区的指导意见、兴边富民行动规划、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贯彻,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并将逐步成为工业增长的新亮点。
4、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将逐步改善
随着国务院一系列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措施的落实,长期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税赋过重、技术落后等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中小工业企业将在政策刺激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2012年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国内产业刺激政策逐步退出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在刺激内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具体包括制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刺激汽车和家电消费的政策措施等。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渐退出,与其相连的投资和消费增长速度出现一定回落,使部分行业从政策刺激增长回复到常规增长。
2、全球经济再平衡压缩我国出口产业的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改变以往的“去工业化”战略,推出“再工业化”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新战略。美国明确提出,为制造业奋斗就是为美国的未来奋斗,并为此制定和实施建设“新网络空间”计划,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带动制造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法国出资2亿欧元支持“再工业化”。英国专门设立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新兴技术如先进制造、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活动。这些着眼于长远发展而做出的战略谋划,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将挤压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