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机械工业企业开局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稳定增长,同比增速全面提升,增幅较高;亏损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但亏损额同比下降。整个机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6.61。
主营收入增速较高利润总额大增
1~2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107.87亿元,同比增长29.58%,较上年1~12月增幅提高7.23个百分点,增速为近两年较高水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07.39亿元,同比增长29.73%;民营、三资企业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0..74亿元和1697.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8%和23.89%。
在汇总的13个行业中,除文化办公设备行业同比下降外,其余12个行业同比均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其中: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农机(38.49%)、重型矿山(37.6%)、汽车(35.61%)、电工电器(30.9%)和机床工具(29.99%)行业。
1~2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60.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基数低所致)增长55.22%,增幅比上年1~12月提升43.96个百分点,是2004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值。
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75.93亿元,同比增加了近1.5倍;民营、三资企业累计分别实现利润103.25亿元和81.36亿元,较上年同期比分别提高了47.92%和20.59%。
从行业累计实现利润的绝对量看,汽车行业实现利润83.78亿元,又回到了首位;其次是电工电器行业实现68.19亿元;石化通用行业实现23.41亿元;通用基础件行业实现23.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以上的依次是农机(176.8%)、汽车(132.92%)、工程机械(112.87%)和重型矿山(106.97%)机械行业;同比下降的是其他民用机械(-20.66%)和文化办公设备(-14.29%)行业。
成本全面上升应收款增幅回落
1~2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成本5171.19亿元,同比增长29.31%,较上年1~12月增加5.57个百分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累计分别完成192.35亿元、349.09亿元和55.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5%、20.35%和36.36%,比上年1~12月提高了8.43、5.71和29.46个百分点;累计税金总额262.57亿元,同比增长34.29%,增幅与上年1~12月比升高了13.52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同比增幅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税金总额增幅最高为116.05亿元,同比增长50.42%;民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费用增长较快分别为2058.44亿元和76.7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4.2%和30.61%;三资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上升明显分别为91.65亿元和10.62亿元,同比增长21.76%和47.3%。
1~2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成品资金2807.26亿元,同比增长12.36%,较上年1~12月增加13.78亿元,增幅仅提高0.0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净额6517.44亿元,同比增长19.12%,较上年1~12月减少215.62亿元,增幅温和回落0.69个百分点。
1~2月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40.83%,比去年同期(40.21%)增加0.62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上升
1~2月,全国机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6.61,同比(129.56)上升17.05点,但较上年1~12月降低9.76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除资产负债率外,均有小幅回升。其中,总资产贡献率提高1.5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0.77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0.7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0.15次。
1~2月全国机械工业企业共汇总55785家,其中亏损企业13867家,同比增加400家;亏损面24.86%,比上年1~12月增加9.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7.14亿元,同比降低3.3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与信息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