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空气是由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常称为湿空气。干空气是指完全不含水蒸气的空气,它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氖气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所组成的混合气体。湿空气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含量的变化会引起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状态发生变化。
1.氧气( O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50氧气很活跃,易使多种元素氧化,能助燃。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气体。一般情况下,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 4min.在工作时为l一3L/min空气中氧的浓度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当氧浓度降低时,人体就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出现各种不舒适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0。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氧气浓度要有所降低,氧气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人员呼吸;煤岩、坑木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井下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煤岩和生产中产生其他有害气体等。因此,进入井下盲巷、通风不良的巷道中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的巷道之前,重锤破应特别注意对氧气浓度的检查,以防发生窒息事故。
2.氮气(N2)
氮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密度为0. 97,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不能供人呼吸。氮气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空气中氮气浓度增加时,会相应降低氧气浓度,人会因缺氧而窒息。
矿井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有机物的腐烂和煤岩中涌出等。
3.二氧化碳( C0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 5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毒性,易溶于水。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所以,《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 5%,.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碳不得超过O.75%;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碳超过1.5%时,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都必须停止工作,撤l叶|人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