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前行,玉印稳拓海外版图
时间:2007/4/5 9:18: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44 字号:
小 大
[摘要] 河北省玉田县有着百余年的“小五金”加工历史,享有“中国印机之乡”的美称。1978年,前身为玉田县印刷机械厂的唐山玉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开始转产做印刷包装设备,成为玉田县第一家印刷包装机械厂。正是在这家
河北省玉田县有着百余年的“小五金”加工历史,享有“中国印机之乡”的美称。1978年,前身为玉田县印刷机械厂的唐山玉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开始转产做印刷包装设备,成为玉田县第一家印刷包装机械厂。正是在这家企业的带动下,玉田县印刷包装机械优势不断扩张、规模逐步扩大、集群日益形成。到目前,全县从事印刷机械生产和加工的企业已达53家,大都拥有各自的研发机构,研制生产自动模切压痕机、自动烫金模切机、自动模切排废机、自动商标印刷机、模切制版设备等40多种产品。
成功转产,填补国内模切机生产空白
唐山玉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1978年,北人公司计划专营发展胶印机业务,淘汰转让折页机、装订机业务。沿着102国道往东,经三河、蓟县一直到玉田,北人一路寻找能接手其折页机、装订机业务的机械生产厂家。接连考察了4、5家大的机械厂之后,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唐山玉印脱颖而出,成功接下了该业务。当时北人公司的折页机、装订机技术,包括设计图纸、加工的工装设备等均顺利转到玉印,北人技术人员、组装人员也都到玉印来协助上马装订机、全张折页机生产业务,同时玉印也派技术人员前往北人公司培训。自此,在北人公司的大力协助之下,唐山玉印成功转入了印刷包装印后设备生产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印后模切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作为包装印后加工中与国际技术水平差距最小的最具特色的产品,国内模切机的技术和产业化如今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然而在1980年之前国内尚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自动模切机,国内包装企业采用的模切设备全部依赖进口。为此,从1980年开始国家机械部提供模切机设计图纸,选择了四家机械加工企业来生产自动模切机,包括玉田印刷机械(现为唐山玉印)、上海第四印刷机厂(现为上海亚华)、长春印刷机厂和淮南包装印刷机厂。当时唐山玉印率先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自动模切机——QY401四开自动模切机。目前,唐山玉印已经形成了以模切和烫印技术为主导,包括自动模切压痕机、自动烫金模切机、自动排废模切机、全息防伪烫金机、自动高速糊盒机、自动印刷覆合机和模切制版设备等七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完整的产品序列。“玉印”牌印后加工设备由于性能质量优异、操作安全简便和速度快、精度高、噪音低等优势,以及唐山玉印多年来的印刷设备制造经验,使得该公司生产的印刷设备受到了包装印刷市场的青睐。
“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从1978年转产印刷包装设备以来,唐山玉印已经在印刷包装连续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个填补了生产模切机的国内空白;自动模切机第一个打出国门并替代进口;产品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谈及玉印的成功,唐山玉印的总经理廖经智认为,关键是选对了产品,并牢牢抓住了这个产品。在刚刚进入印刷包装行业的时候,唐山玉印也发展过多种产品,如装订机、折页机、覆膜机等。但是经过摸索,最终确定了以模切和烫金技术作为核心业务方向。自此,唐山玉印在这两种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产品的开发始终没有停止过,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序列。
对于为何只做模切烫金,廖总讲述了“鸡蛋和篮子”理论:“这7、8年我们都是抓自动模切机、自动烫金机这个产品,就好像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只要紧紧抱住这个篮子就不用担心鸡蛋会摔坏。几个篮子的话,手提着一个,头顶着一个,很难保证鸡蛋不会摔。”廖总解释道,“因为要发展很多的产品,你要到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战线去,这样很难在同一个市场、同一个产品中取得骄人的成绩。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只有集中精力,主打一个产品,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当然前提是这个产品要有市场,对于企业来说,要能够容纳企业的发展。”
从重点做自动模切机和自动烫金机到1998年彻底淘汰其他产品,全部投入做自动模切机和自动烫金机,唐山玉印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1998年的时候模切机市场竞争度小,新兴企业还没发展起来,台湾后加工企业也尚未进入内地建厂,所以在当时还出现了“南亚华北玉印”的市场格局。
三轮改制,轻装远航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竞争对手的不断崛起,唐山玉印在国内模切机制造领域的老大地位受到了动摇,企业自身的体制也逐渐显露出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担任企业法人代表的廖经智和领导班子一起,共同研究企业未来发展的道路,促成了玉印此后三次重大的改制。
1998年,唐山玉印与北人合资,北人占51%股份,玉印占49%,成立了玉田北人公司,从此拉开了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调整。仅仅过了两年,2000年,按照“国退民进”方针,唐山玉印又开始第二次调整,企业的性质从此由国有企业变为了股份合作制企业;4年后,唐山玉印再次拉开了第三次调整的帷幕,这次则是从股份合作制企业变成了彻底的私营企业。经过这三次调整,唐山玉印的员工人数由600多人减到400多人,再由400多人减到200多人,并最终形成了现有的组织机构和团队。1998年与北人合资,引进了北人的管理机制、市场机制以及北人先进的加工技术,给玉印的产品、市场开拓以及资金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而2000年改制主要改变的是人的观念,打破了国有编制的铁饭碗意识。2004年改制则是观念的更深一步改变。这三次改制都是在廖经智担任总经理期间进行的,作为这三次调整的策划者和主要负责人,廖总感慨:“每一次震动都很大,面对的困难也非常大,但就如凤凰涅槃,最终换来的浴火重生才是令人欣慰的。”
尽管改制期间伴随着阵痛,但影响是短期的。每一次改制完成之后,企业均迎来了较快的发展。现在,经过调整的唐山玉印已经重新开始驶上了发展的快行线,企业的存活和发展有了更好的空间。事实证明,如果不进行这几次改制,还是保持以前臃肿的机构,还是像以前那样低效,那么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唐山玉印将举步维艰。
第一次走出国门
目前,作为国内最早迈出国门的模切机械加工企业,唐山玉印的设备已经销往了国外市场,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捷克、波兰、泰国、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韩国、芬兰、智利、新加坡、巴西、马其顿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提及玉印产品第一次迈出国门,廖总记忆犹新。1988年,第二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玉印携QY401自动模切机参展。在为期5天的展会上,一家日本糊盒设备厂商对该机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一位从事过模切机生产的技术人员在展馆里整整花了3天时间研究该机器的结构设计。展会结束之后,这家日本企业很快便与玉印形成技术合作关系。由日方提供技术,玉印按其技术改进方案生产模切机并返销到日本。“1988年与日本技术合作,引进模切机生产技术,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廖总表示。这是因为1988年之前玉印模切机的结构都是采用机械部的图纸结构,即扇形摆动齿轮传动机构,合作之后改用了日本的三元凸轮间歇机构,使传动更加平稳,质量加工也更加容易,产品的质量、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一次合作,不仅让玉印的产品质量又上了一个技术台阶,并且逐渐形成了一股潜能:1992年成立集团公司,成功成立了3家合资企业,一个是与马来西亚企业合作生产模切机,主打东亚市场;一个是在香港进行合资,主要生产模切机配套制版设备;另一个是与深圳九恒合资,生产水性覆膜机。
海外市场版图初步形成
模切市场是一个朝阳市场,潜力非常大。特别是国外市场,中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购买力非常强。因为在国际上生产这种产品的不多,东欧、中东、非洲、美洲几乎没有这种类型的企业,目前只有日本、韩国、中国和瑞士生产,其中数中国是生产大户。对此,廖总坦言:“国内市场发展是快,但国外市场更大,所以说我们不能满足目前所做的这一点市场。”
除了海外市场大,另一个吸引廖总的原因就是国外市场的资金比较有保障,基本是先付款后发货,并且国家有13%退税的政策,利润比较高,相同的产品外销比内销的利润高十几个点。为此,在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时,唐山玉印早已瞄准了国外巨大的市场。2000年,唐山玉印先后在上海投资控股(参股)组建成立了上海玉印和上海众鹤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这是两家面向海外市场的贸易公司。而唐山玉印自身也早已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并在不断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目前,唐山玉印有15名专职外销人员,他们每人负责国外某一区域的市场拓展。每一年,唐山玉印参加国外的展会不低于5个,而今年前三个月已经参加了中东迪拜以及西班牙的印刷展。“我每年在国外跑的天数和在国内的时间差不多,现在已经走过了30个国家。”廖总介绍。
目前,唐山玉印的产品已经销往美、日、英、法、德、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和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2006年出口的设备已经占到唐山玉印产量的56%,一个比较完整的国际销售网络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廖总最后表示:“2007年我们计划再增加10个点,实现出口量达到66%。唐山玉印的最终目标是出口占70%,内销占30%。这样发展比较稳定,国内市场再变动,国内竞争再激烈,对玉印的发展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看来,已然从国内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抽身的唐山玉印,经过早前的排兵布阵,独辟蹊径,已在海外这块巨大的市场中愈走愈稳。我们相信历经体制的转变,换上了轻装的唐山玉印定能在国外市场的蓝海中赢得更骄人的成绩。 | 网站法律顾问:杭州朗威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