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港口镇全民创业动员大会上,当宣布种粮大户龚徽宁的名字时,台下一阵议论:咦,他不是鼎鼎大名的农机大户吗,什么时候又种上粮食啦?
今年38岁的龚徽宁是省农机协会会员、宁国市农机协会会员,还被评为市“十佳农机示范户”。从农机大户到种粮大户,他已走过了整整18个春秋。
从20岁跟随父亲开第一台耕田机作业时,小龚就和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25岁,血气方刚的小龚凑足4800元钱,自己购买了一台12匹旋耕机,代耕300亩,当年就收回了成本。头脑灵活的他看到农机市场潜力很大,又做起了收割机中介业务,从宣城、江苏两地调配收割机,从最初的4台到现在的12台,信誉度极佳。这样一干就是十多年,平均每年代耕350亩,旋耕机换了4台。去年他又购买了一台价值21.8万元的日产久保田488型收割机,加快了收割速度,当年收益4万余元。
看到农机市场出现价格混乱等不良现象,小龚又琢磨起成立合作组织的事。在农机部门的帮助下,2006年7月,他领头成立了港口机收服务联合体。在最忙的九、十月间,他负责调配机械设备,落实作业田块。从清晨直到深更半夜,他的手机、电话响个不停,他自己累得说不出话来,但只要老百姓需要,他总是有求必应。联合体现已发展社员32户、机械设备30台,年收割水稻面积近万亩,既提高了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的信誉,又避免了农机户的市场风险,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在代耕作业中,小龚看到田地被大量抛荒很是心疼。2006年,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在灰山村承租了500余亩田地,一租5年。为此,他又添置了2台旋耕机、2台植保机械、2台半精量条播机,播种小麦310亩、烟叶70亩。目前长势良好,有望丰收。过些天,他的示范田里还将举行百亩机插秧水稻推广现场会。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