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印刷机械业:国内国外经济发展两重天

印刷机械业:国内国外经济发展两重天

时间:2007/7/24 15:28: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35 字号:
[摘要] 一、宏观调控增长速度放缓 国家对九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产生积极效果。尤其是新闻出版业和包装印刷业,由广告和包装市场的带动,市场总规模已超过3100亿元,印刷机械设备销售额达到110亿元。但是
    一、宏观调控增长速度放缓
    国家对九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产生积极效果。尤其是新闻出版业和包装印刷业,由广告和包装市场的带动,市场总规模已超过3100亿元,印刷机械设备销售额达到110亿元。但是近年来所反映出的新闻出版业增长放缓,主要由于过度投资和盲目免税进口高档设备,印刷业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从而使印刷工价一再下降。尤其近年来查处进口设备骗税和盲目进口低档次设备扰乱市场的行为,使印刷业的发展趋缓。国家加强法制力度,不断出台打击非法出版物,小广告泛滥和教学辅助教材过滥等措施,促使印刷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最近一年,对于过度包装立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同样对印刷业的发展进行规范,也影响着印刷设备销售市场。
    二、出口市场增长强劲有力
    印刷机械产品的出口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零部件出口下降,整机出口增加,如卷筒纸印刷机、单张纸平版印刷机、卷筒纸凹版印刷机、模切机、切纸机、书刊装订机、折页机、纸张表面加工等设备整机出口快速增长,卷筒纸印刷机机组开始向美国市场批量出口,小型平版印刷机在美国和俄罗斯也有较好的市场。
    三、高端设备产业化有进展
    单张纸多色印刷机以印刷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辅助时间少、体力消耗低的优点,在印刷业走过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以后,对各种开本的单张纸多色印刷机需求量大幅增加,每年这种设备的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25-30%以上,占领国内市场达80-90%以上,从而刺激了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进入。
    据统计,2006年已经有3家企业推出全张纸多色印刷机,5家企业生产对开多色印刷机,7家企业生产四开多色印刷机,6家企业生产八开多色印刷机。还有2-3家企业正在开发四开和八开多色印刷机。多色印刷机的批量面世,将使我国印刷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中外合资技术快速提升
    为快速提高国产印刷设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有不少企业采用国际收购、合资建厂和引进技术等形式,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目前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在成功收购日本秋山后,正在引入日本技术加快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产品的技术升级,使其成为国内增长最强劲的企业之一。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菱公司合资成立新的合资企业,生产日本品牌的单张纸四开多色印刷机,不久将推向市场。潍坊华光与德国KBA合作推向市场的四开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已初具规模。
    五、外企涌入国内企业受压
    国外名牌企业在我国设厂增加,使国内企业的竞争环境进一步走向国际化。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家以上的国外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独资建厂,从而使已经竞争不断加剧的印刷设备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国外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在全球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印刷设备出口额的增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印刷企业降低设备更新改造和采用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同时也能推动国产印刷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
    到目前为止,四开多色印刷机、折页机、粘盒机、模切机、不干胶印刷机、单张纸输纸机、给纸机、烘干箱等设备都有国外企业在中国生产,竞争性时可见一斑。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企业按竞争力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机遇大于挑战的企业,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企业,三是挑战大于机遇的企业,希望印刷设备制造业面向世界经济,抓住机遇积极迎接国际著名厂商的挑战,把印刷机械设备制造业做强做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逐年加大,印刷工业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经济圈为主的印刷产业基地。而目前印刷企业存在集中程度低、资源分散、大规模企业较少的现象,“重新组合”将成为国内印刷企业及各集团之间发展的新趋势。各企业之间将凭借着地域性、资产、资源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市场格局。
    目前,我国国内印刷行业的整体资源过于分散,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明显优势,中小型企业苦于生存。据统计,我国年进口印刷设备16~17亿美元,而国内印刷设备的生产总值不到200亿元人民币。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其根源要从国内印刷制造企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目前国内除了少数大型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或自主开发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及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品外,大多数企业存在着仿制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中小型产品多。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印刷制造业仍处于中档水平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将被市场所淘汰,部分依靠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也将很难继续走下去,这很不利于印刷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面对国际市场上的技术竞争,令人费解的是目前国内还有这样的论调,“速度何必非要达到每秒两万张或几万张,不到2万张那就1万好了”。这样的保守思想很不正确,达不到就是达不到,技术上的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市场经济下的国际竞争,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持有这样的思想,我国的印刷业如何才能提高啊?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到来。因此,在印刷业中多种形式的战略重新组合不断上演——组合、兼并、收购等,如北人、上海印包及江西中景和北京多元集团,而且也已取得成效。其中,上海印包集团所属,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收购了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日本秋山印刷机株式会社,开创了中国印刷装备制造业跨国收购的先例。除了引用日方的先进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印刷业跨国经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世界印刷机械工业的整体发展现状
    世界印刷机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多年来,印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是胶印印刷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全世界范围内的胶印印刷机械制造商数目众多,群雄争霸。著名的有:德国的海德堡、曼罗兰、高宝、米勒(Miller)、前东德的普拉内塔(Planeta)、波吕格拉夫(Polygraph)、日本的小森、滨田、秋山、三菱重工、瑞典的桑纳(Solna)、意大利的欧姆莎(OMSCA)、内比奥罗(Nebiolo)、美国的哈里斯(Harris)等。这一时期的单张纸胶印机最大印刷速度为10000印/小时。一台四色印刷机印刷前的预调整准备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印刷机自动控制主要集中于自动结纸、自动收纸、自动清洗、墨色的自动检测及墨量自动调节以及套准遥控等方面。这一时期除了单色、双色机外,每个单张纸胶印机制造厂商几乎都还具有四色机的制造能力,多数制造商都能够制造纸张翻转机构,进行双面印刷。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单张纸胶印机为标志,国际上印刷机械设计制造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德国的海德堡公司、曼罗兰公司、高宝公司以及日本的小森公司,都推出了各自新一代代表机型。与第一阶段的机型相比,新一代机型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由10000印/小时提高到15000印/小时,印前预调整时间也由第一阶段的2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为15分钟左右。机器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刷机械迎来第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单张纸胶印机的某些机型可以达到17000—18000印/小时,但制造厂商并不极力追求印刷机最大印刷速度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缩短印前准备时间和更换活件的时间追求更高生产效率。
    在印刷机械自动化方面,网络化、生产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链接等技术成为开发的重点。海德堡公司的CP2000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对全机从给纸、输纸及导纸、输墨、输水、换版、套准、清洗、干燥、上光涂布、喷粉及收纸等每个工作环节进行预置、调控及故障诊断之外,还具有实现印刷企业全部生产工序网络化、在线传输印前图像处理数据(CIP3/PPF或CIP4/JDF数据)等功能。曼罗兰公司的PECOM系统、小森公司的DoNet系统以及高宝公司的OPERA系统也都有类似的功能。进入新世纪,多数胶印机制造厂家都开发了相应的DI数字印刷机。
    如小森的Lithrone S40D型印刷机(B1幅面)、利优比公司的3404DI型印刷机、高宝公司的74Karat机型、海德堡的SM74DI型印刷机(B2幅面)和海德堡的第五代快霸机型---QMDI46-4Pro型机器(B3幅面)等。此外,为了适应人们对高档彩色印刷品的需求,8色组甚至10色组的多色组双面印刷、附加联线印后加工功能成为各类单张纸胶印机(包括小胶印机、DI直接制版机以及大型胶印机)的开发趋势,而且技术日臻成熟,该类型印刷机已经开始挤占原本属于卷筒纸印刷机的一部分市场。
    据欧洲印刷及纸加工机械制造商协会联合会(EUMAPRINT)统计数字表明,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德、法、美、意、瑞士等七国印刷机械设备2002年的销售比2001年下降了13.08%。从经济景气指数分析,欧美及中国、俄罗斯、日本等11个国家中,只有中国、俄罗斯是上升的趋势,其余均是下降的,其中,德国2002年的销售额约为68亿美元,比2001年下降了12%;美国的销售额约为22.7亿美元,比2001年下降了16%;英国2002年的销售额比2001年下降了24%,约为10.64亿美元;意大利则下降了8%,约为7.63亿美元。
    而2001年印刷机械设备年产值排在前5位的国家则分别为:德国77.3亿美元、日本39.18亿美元、美国27.02亿美元、英国14亿美元、意大利8.29亿美元。2001年印刷机械设备出口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德国63.25亿美元、日本15.78 亿美元、美国12.46亿美元、意大利10.6 亿美元、英国9.4亿美元。20

(来源:互联网)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