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峡右岸25号和26号机组已先后投入运营, 25号机组在“72小时试运行”期间,其综合评价好于右岸已发电的4台机组。26号机组是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的水电机组,完全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设计、独立制造,其新型转轮和发电机空冷两项关键性技术的设计非常成功,领先世界同行业制造商3~5年,实现了“中国制造”。
依托三峡工程,哈电公司在自主研发或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方面成功地迈出了“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大步,逐步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在水力设计、推力轴瓦、冷却方式、定子绝缘技术和线棒制造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为了做好三峡电站相关设备的生产工作,哈电机厂提出了“一切为了三峡”的口号,并为此专门扩建了一处厂房,并配备了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冲剪分厂磁轭工段承担三峡右岸水轮发电机磁极铁心的生产任务,三峡右岸磁极铁心和以往生产的磁极铁心在结构上有很大区别,其独有的挂钩结构给冲片的冲制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其挂钩处尺寸太小,在冲制的过程中,此处的模具很容易损坏,经常出现“掉渣”现象,为了防止因掉渣形成毛刺造成冲片不合格,他们特意增加了一道手工去毛刺的工序,每一张冲片都用砂纸仔细的打磨一遍,甚至使用磨光机去除毛刺以使其达到要求。而一台三峡机组的磁极冲片就有250多吨,多达11万多片!其工作强度和难度是空前的。像这样的事情在三峡电站设备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工人们通过自主创新的技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