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价值低的现货减少发生量并合理消化,实现效益最大化?宝钢分公司破解了这个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的难题。去年,通过堵源、疏流等途径,实现板钢产品现货发生率同比下降2%,为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
钢铁企业在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除期货合同以外的现货产品。现货发生率的高低,是体现企业生产制造过程稳定性和产销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实现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去年,宝钢分公司将降低现货发生率列为生产组织的重点攻关工作。制造部牵头组织各厂部与宝钢股份销售中心组成团队,以板钢产品为主线,努力降低现货发生率。
团队成员优化生产组织,以“精细化投入”控制现货发生。随着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板钢区域各个品种生产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对生产投料标准沿用早期设定,与现有生产实绩不能有效匹配的情况,他们从源头控制入手,对投料系数设定进行优化。同时,对投料状况实施严格监控,杜绝多投料现象发生,从而使投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合同订货量的要求,达到降本的目的。另外,在销售中心大力支持下,由宝钢分公司提出推荐和引导用户合理订货的方案,并匹配规范的订货卷重,使订货合同更趋合理,减少生产中合同余材产生,达到用户获取资源最优化。一年来,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宝钢分公司月均现货产生量减少1000吨。
对于已经产生的现货,团队成员千方百计疏通渠道,实现有效分流。去年以来,加大对单一用户推荐订货的力度,并开发含有用户信息的报表系统,及时通过选择多家用户的方式达到进一步分流的效果,减少库存现货对资金占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