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美国纽约,全美可替代能源高峰论坛上,见惯了中国玩具、鞋帽等小商品出口的美国记者,当看到一家中国民营企业竟然一次签署72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出口美国合同,纷纷惊呼:中国制造也可以出口高技术含量的大型重装备!《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道琼斯新闻》等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让美国记者吃惊的这家中国民营企业就是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明阳风电”)。这一次,明阳风电与美国格林亨特风能集团正式签署了72台寒冷(北方)型1.5MW变桨变速双馈式恒频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合同,合同涉及标的7.2亿元人民币。这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大型风机项目首次出口美国。同时双方还签署了美方出资1000万美元向明阳风电入股合同,形成中美两公司在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
当中国制造在承受成本上升、市场变化、人民币升值等压力而面临痛苦转型之时,明阳风电的发展模式展现出中国制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从公司注册到生产出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并创造中国首次出口美国风力发电机组,首次转让印度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记录,仅仅花了三年时间。明阳风电的发展历程被世界风电装备界誉为“神话”,而领导创造这一“神话”的明阳风电掌门人张传卫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业内外的风云人物。近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张传卫。
“孤军作战”赌风电
在明阳风电办公室等了半小时,记者终于见到了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新贵张传卫。他刚接待完一位德国媒体记者的采访,给了记者一小时专访时间,后面还有一拨某地政府来邀他投资的官员等着。
谈起15年的创业史,张传卫首先从一串数字说起:1993年,生产价值1000元的普通配电箱;2000年,研究开发出价值100万元的高压变频器;2007年,下线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一台1000万元。数量级的递增对旁观者来说,也许仅仅是数字的差别,而对于创业者本人,却意味着点滴的积累和成倍的努力。
1993年,张传卫从河南某市政府驻广东办事处主任任上辞职“下海”,拿出自己积攒的工资,又借了6000元,凑了1万2千元组建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输配电设备。
2005年,能源行业的多年闯荡让张传卫看到了可再生能源装备的巨大发展前景,尤其是风力发电产业。中国的风电资源很丰富,从新疆、内蒙、张家口,到北部湾,中国风电资源在地理位置上呈大S型,储量高达5亿千瓦装机容量。国家已确定2020年的风力发电机的全国总装机目标为5000万千瓦。在今后的13年中,仅国内风力发电设备投资每年将超过500亿元,每年新增装机将超过500万千瓦。
一幅远大的蓝图在张传卫脑海里慢慢展开,他决定开发风力发电机组。可是谁知道,一听说要开发风电,公司人全部反对,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守着当前蓬勃发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