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创造奇迹和制造神话的时代,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就在一夜之间,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因为欲收购全球越野车界享有赫赫名声的顶级品牌“悍马”而一举名扬天下,顿时成为全球媒体和网民追逐的对象和焦点。
现在,我们暂且不论此项并购案能否成功,且看通过这一“蛇吞象”的并购案,为“腾中重工”所带来的品牌提升力有多大?
据笔者调查,截止6月4日,“腾中重工”4个关键词在谷歌(google)当中的收录量已超过34万,在百度(baidu)当中的收录量也超过了1.6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登陆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sctengzhong.com)时,竟然遭遇网络堵车,可见全球网民对腾中重工的关注度。如此火爆的网络收录量和网站点击量,无疑直接营造“腾中重工”的品牌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腾中重工通过这一悍马并购案,所赚取的品牌轰动效应,以及品牌培育价值足值1000万人民币。虽然“悍马”尚未牵到手,但是所赚取的价值已足矣。
在“借势营销”方面比较知名的,应该算蒙牛借助“神五”飞船载人航天的事件营销的案例。2003年,中国人期盼已久的“神舟五号”飞船航天是我国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如果谁将“神五”与产品营销捆绑一起,无疑将会带来空前绝后的宣传效果。在这个事件中,蒙牛抢到了,通过这次借势营销,蒙牛提升了品牌魅力,增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升华了品牌的美誉度。由此自2004年1月起,蒙牛液体奶销量已经连续30个月居全国奶类销量之冠。
在工程机械行业,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培育和打造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想发展壮大的企业,有时企业为了打造一个品牌的知名度,不惜重金求一“知名”而无所得。“无心插柳柳成荫”腾中重工通过这一起并购案,或许是无意之中的“借势营销”,已经在全球打造出“腾中重工”的知名度。
这案例如果套用品牌营销学的概念应该算作事件营销或者借势营销,事件营销和借势营销具有“四两拨千金”的传播效果,能够以小博大,花钱少办大事,对于每个企业都具有无穷的诱惑力,在工程机械行业,对于一些暂时实力比较小,发展前景良好,具有远大理想的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应该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但是此种营销方法在具体执行起来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很好的策划力,而且有时候,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目前在工程机械运用这一方法的比较经典的案例要数厦工借助“南极科考”活动的而展开产品营销和宣传,2008年,厦工装载机和挖掘机产品在第六次随南极科考队远征南极之后,同年10月份,厦工装载机再次伴随“雪龙”破冰船远行南极。在极寒之地验证了厦工挖掘机和装载机产品的过硬技术和产品,收到了比较良好的产品宣传效果。
事实已主题收购悍马一案,为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赚足眼球,在企业知识度培育上赚得了下大满贯。或许这是腾中重工的无意之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腾中重工这个无意的行为,或许会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借势营销”的经典案例。正如经济学家威廉立格逊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可以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借智慧。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他们收集起来,运用智慧把他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借势营销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在腾中重工这一经典品牌知名度培育的案例,我们还发现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网络、报纸、电视等一系列媒体在其间所起到的作用,正是由于全球各大媒体针对这一事件的争相报道,才使“腾中重工”一时红遍网络。这中间应该是广大的编辑、记者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广告之王大卫?奥格威也曾说过:阅读普通文章的读者数量是阅读普通广告的读者的6倍。编辑们传达信息的能力远比广告人强。能让媒体的记者、编辑帮助企业传播信息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站巨人的肩上你会站的更高,走得更远。或许在主观上腾中重工并没有想借助悍马提升品牌影响,但是在客观上,确实就是因为腾中重工站在“悍马”的肩上,所以才收到了如此良好的宣传效应。这一无心插柳的经典案例或许能够为我们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品牌宣传带来某些启发和灵感。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