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和行业内同质化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素有“起重之乡”的河南省长垣县昔日遍地开花的起重机企业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大浪淘沙的进程,而重组,又一次成为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拯救起重机行业的利器。再一次到了政府的救赎时刻,为此,长垣出台了更有力度的激励政策。
2009年初,长垣县曾提出,通过3年时间将当地130多家起重机企业整合为8~10家,并制定了《长垣县起重装备制造业战略重组实施方案》、《长垣县人民政府关于振兴起重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力求推动全县起重行机业的集约化、集团化发展。
2009年,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吞并两家同行,河南卫华集团收购了3家公司,新乡市矿山(集团)起重机有限公司与16家本土企业联姻和姻等,均能看到地方政府“看得见的手”在发力。
产业升级 产品升级才是行业强大之关键
简单地重组,并不能使1+1>2,走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之路,才是长垣起重机行业做强的关键。但因为重组能够改变“小而全、散而乱”、“一业独大”的产业状态,消除企业之间同构化的产品竞争,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可以引导中小企业与之协作配套,实施经营效率的提升。不过,重组能够解决的课题是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的问题,事实上,1+1=2的规模效应带来的企业运行效率未必有一个小企业转身灵活。
严重同质化、恶性竞争、产品低端化、附加值低等问题并非一个“重组”能够解决的课题,或许这是自2009年政府启动重组至今收效不巨的成因。
“因为长垣的大部分起重机企业,设计图纸一样,生产流程一样,管理方式一样,销售模式一样,服务理念一样,竞争策略一样,厂容厂貌、广告宣传也一样,甚至连企业名称都近似。”仿冒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是杀手。一家企业生产出一种新产品,如果市场销路好,大批同类企业就蜂拥而至,血拼成本,直到把利润榨干。
当然,重组推进难还有企业控制权的博弈。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好转,长垣起重机行业之间的内部重组搁浅,其内在原因就是,起重机老板内心深处“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怕让位、怕丢权、怕别人控股”的心态作怪。
走产业升级、产品升级之路,才是长垣起重机行业做强的关键。事实上,有业内专家并不看好长垣起重机行业内部的重组,因为不同的企业捏合到一起,纯粹的规模合并,未必能达到最优效果。大企业大集团需要企业内生性发展壮大,而非简单的并购重组。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