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追梦人
“电磁波是物质的,只要你敢来,我就能找到你,并且消灭你!”初会南京军区某团团长周谋,科技日报记者一下子就被他通俗易懂的话吸引住了。在周谋眼里,电磁波看得见、摸得着,也是他克敌制胜的武器。
作为全军第一批信息作战专业硕士研究生,周谋为了实现当年在母校立下的“信息作战梦”,一头钻进看似无形的“电磁战场”,如同猎手一般,与诡秘狡猾的电磁波一斗就是20年,捕获“猎物”无数,成为了享誉全军的“猎波人”。
如今,他已成为南京军区某团团长、军区信息作战首席专家、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所在团连续3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先后21次在全军专业比武中摘金夺银,被总部确定为全军专业培训基地;他也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入选全军信息作战专家人才库。
“头脑风暴”融入体系作战
“周团长,虽然不喜欢你这样‘挑剔’的接装组长,但我们欢迎你这样专业的合作伙伴!”赢得厂家负责人这样的尊重,源自于一次顶级专业水准的“较量”。
几年前,周谋带队赴厂家接收某新型主战装备,厂方依照惯例用常规数据对部件测试,他却提出要用复杂体制数据进行多点测试。
厂方不愿意,周谋就带着成员自己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系统平滑度不能适应复杂电磁环境。厂方辩称规定的频率点已经达标,不影响装备使用。周谋火了:“灵敏度不稳定将影响装备使用效能,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像跑车开在高速公路上,忽快忽慢,很容易出事故。”
在周谋的据理力争下,厂方对装备进行重新调试,直至达到最好状态、最高标准,同时将他的建议纳入装备改进方案。此后,每次新装备立项调研,厂家都将该团作为首选。
2008年年底,刚任团长不久的周谋,一到国外某著名军事学院学习,就看到了自己与外军的差距。
知不足而愈奋发。“留洋”期间,他外文词典、笔记本、钢笔从不离身,一有空就缠着教员请教信息作战力量建设,以及诸兵种合成协同等知识。很多次,教员都无奈地告诉他:“周,能教的我都告诉你了,再说就要违反保密纪律了。”
结业考核,周谋以17门课程全优的成绩学成归国。回国后,他运用所学收获,深入分析我军信息作战力量建设现状,研究撰写了10多篇关于信息作战运用的论文。但他深知,理论研究成果只有付诸实践,真正让信息作战力量融入体系、融入合成,才能在未来战场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于是,他带领参谋人员围绕信息作战力量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等重难点课题进行演练攻关,一场“头脑风暴”持续酝酿。
该团装备门类多,数据格式不一,接口各异,成为内部组网融合的最大阻碍。周谋组织大家对装备软件源代码进行破译,掌握数据采集和处理核心技术,成功以软件嵌入方式实现对数据的联网处理,攻克了不同类型装备互联互通、数据互享难题,使团队5大类数十套主战装备实现了无缝链接。
在此基础上,他打破各自为战思想壁垒,主动将全部资料信息供战区部队共享,通过嵌入融合诸军兵种实时数据,率先实现三军一体联合信息网络无缝连接,作战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