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光环的褪去以及代工对手的崛起,正迫使富士康不断寻求业务转型以求盈利复苏,求变措施也令外界重新审视富士康。
日前,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公告表示,截至6月底,公司未经审计的中期业绩,预计较去年同期会有所改善,可能出现盈利。去年同期,该公司亏损约2.24亿美元。富士康新任主席童文欣宣布,富士康将改名为 “富智康集团”,将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富士康中报预盈
富士康新任主席童文欣日前预计,集团今年的订单及经营将持续改善,资本开支亦会增多。童文欣表示,去年下半年订单和经营情况开始改善。富士康不会推出自家品牌手机,会继续与亚洲、欧美及新兴市场的客户合作,专注代工(ODM)和联合设计制造(JDM)业务,今年会引入更多新客户。
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期,相信富士康将出现温和盈利复苏,多年的重组已将成本合理化,手机商品化和集团资源调整,将可令客户基础多元化和带动盈利能力。
此外,富士康将改名为“富智康集团”。童文欣表示,改名有助防止和母公司混淆误导,更希望通过调整策略,帮助更多智能手机品牌做代工业务,降低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维持代工业务
从第一代iPhone和第一代iPad开始,富士康俨然就是苹果的“御用工厂”。不过,为了分散依赖苹果订单的风险,“去苹果化”举措正在积极实践中。
目前,富士康在大陆市场已经开发了一些新的客户,比如乐视网的智能电视代工订单,小米、华为的智能手机代工订单等。此外,富士康还宣布与Mozilla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合作开发搭载以HTML5与开放网络技术为核心的FirefoxOS设备,再度布局“软硬实力结合”,将触角延伸至开放式平台,积极实现 “硬件+内容+服务”的整合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增加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能够摆脱对苹果的依赖,提高富士康抗风险能力;另外,现有的加工能力能够帮助富士康在转型制造自有品牌电子产品时占据一定优势,不过同时会受到研发能力的限制。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