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洁能源上网电量达4200亿度,实现进入全球核电装机前三位
5月26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向社会发布了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该企业连续第二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将“透明”理念贯穿始终,围绕中广核在公司治理、安全、经营、环境、员工以及社区等方面,进一步深入贯彻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
优良业绩迎核电重启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2012年中广核核电业务保持高效发展和市场领先,可再生能源业绩上升,其他产业整体表现良好,产业结构和发展前景愈加清晰。2012 年全年中广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9.1亿元,纳税总额52.75亿元,上网清洁电量达540亿千瓦时。
截至2012年12月底,大亚湾核电基地连续第二年实现6台机组“六个零”,其中大亚湾、岭澳一期4台机组连续4年无非计划自动停堆。大亚湾核电站 1号机组已安全运行19年,连续安全运行3699天,十余年没有发生非计划停堆事件,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7年多没有发生非计划停堆事件,在全球同类机组中分列第一和第二。在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法国电力公司(EDF)定期组织的安全业绩挑战赛及美国核电运行研究所(INPO)的各项指标排名中都名列前茅。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54项WANO(国际核营运者协会)指标中的34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核电建设方面,2012年中广核工程建设核心能力不断提升,七大核电工程建设实现稳步推进。红沿河项目1号机组和宁德项目1号机组(现已投运)完成首次并网,实现了中广核在广东省外核电“零的突破”;阳江项目4号机组实现开工,成为福岛核事故后我国首台开工的核电机组;防城港项目1、2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台山项目1号机组主管道焊接完成,2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咸宁、陆丰项目积极推进资源统筹及项目准备工作。
《报告》还披露,2012 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上网电量达到451.13 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煤电相比,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1471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1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5 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3 万吨,环保效应相当于10 万公顷森林。
适时调整战略规划
随着2012年股权调整完成,以及国内核电的重启,中广核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同时也面临了新的发展环境,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成为必然。
《报告》公布了中广核2015年和2020年中长期发展目标,即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进入全球前五,年上网电量将达到172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5400万吨,减排1.3亿吨二氧化碳;到2020年实现进入全球核电装机前三位,年上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国家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的3%,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13000万吨,减排3.2亿吨二氧化碳。
而根据最新规划,核电(发电、服务、设备制造、综合利用),核燃料(天然铀、燃料组件、后端业务),非核清洁能源(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多种新能源发电,节能服务及低碳发电综合利用)以及金融及综合服务(金融服务、综合服务、新业务孵化)为中广核四大板块,“创新发展、均衡的资产结构、协同发展以及区域发展”为其发展策略。
《报告》还指出,眼下中广核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在于,中广核的产业格局已具备条件。到2015年,其核电装机和指标将在全球有核国家和核电企业中位居前列,铀资源、可再生能源等业务板块将成为支柱产业。此外,还包括核电发展前景以及绿色低碳产业所蕴含新的机遇。而挑战则在于,16台核电机组的建设和运营、ACPR1000+的研发以及市场开发、非核产业和新业务快速发展任务及自身能力、机制和文化传承。
持续加强安全改进
就落实《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借鉴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的安全改进、科技研发、安全监管等内容,《报告》显示,目前中广核共梳理安全改进项94项,截止到2012年底,已完成40项,包括增设移动发电设备,改进移动泵、移动电源、消氢设备;针对地震、洪水、全场断电等严重事故的内外部事件安全裕量分析;建立严重事故缓解设备定期演练制度及对执行人员培训等多项管理改进,其余改进项也正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此外,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ACPR1000+目前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已获得国家核安全局的认可并通过了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方案评审,认为其总体水平达到了三代核电技术水平,可以作为我国后续核电发展的技术选择之一。按照计划,2013年ACPR1000+研发工作全面完成,具备实施首堆建设条件。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