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柳工机械;走出中国民族品牌的出海路径

柳工机械;走出中国民族品牌的出海路径

时间:2010/5/26 14:16: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84 字号:
[摘要]  在中国,有这样一家装备制造企业,51年来,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最大吨位的装载机……进入21世纪,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14

  在中国,有这样一家装备制造企业,51年来,通过自主创新打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第一台井下装载机、第一台最大吨位的装载机……进入21世纪,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14亿元,到2008年的10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企业;在海外,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2008年装载机年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它以振兴中国装备业为己任,让民族品牌唱响全球,走出了一条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世界级品牌之路,这家企业就是广西柳工集团。

  “世界柳工”的国际化道路,历经风雨,波澜起伏。

  技术创新 舰队的引擎

  青藏铁路修建之时,在长达1000公里的青藏铁路线上,每隔几公里就可以看见一台柳工产的ZLG50G装载机,当地人称为“广西大力士”,谁能想到这种高原特种装载机拥有10多项技术专利,不仅国内首创,还填补了国际空白,它不但是装载的大力士,更是为柳工赢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力士”。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拥有先进技术、性价比高的产品总是最受市场青睐的。”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曾这样解释柳工立足市场的奥秘。

  “师夷长技以自强”,在技术创新中,柳工人从不闭关自守。

  10多年前,柳工全套引进了国际工程机械著名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最畅销的装载机966E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在长达8年的合作当中,柳工先后派出了300名技术人员赴美学习和培训,把引进的技术应用到ZL50C装载机等新系列产品上。

  全功率负荷传感CLG906挖掘机通过国际CE认证,为“柳工造”进入世界最严格的欧洲市场争取到了“签证”;为提升核心液压技术,柳工引进日本东芝液压阀的产品技术;为提升动力系统,柳工与美国康明斯合作。全世界最大的传动部件生产制造跨国公司———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生产的变速箱、驱动桥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柳工与该公司合资成立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桥箱部件,合作创造了喜人的价值:合资公司2006年盈利2500多万元,同时也为柳工锻炼出一批具有国际技术水平的员工。

  人才决定竞争力,构筑行业一流研发队伍是柳工集团技术创新长盛不衰的“法宝”。专家是柳工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在柳工,并非只有顶尖专家才是人才,而是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成为人才并受到尊重。柳工将技术工人划入企业“人才圈”,大力推行“高薪留人”战略,20名车工、钳工、电工、铣工、电焊工、热处理工、检验工等一线技工被正式聘为企业的生产技术专家,每人每月从企业领取200元到1000元不等的“专家津贴”。

  目前,柳工集团拥有中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还拥有一支300多名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舰队’,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柳工8次填补了国内工程机械技术与产品的发展空白,获64项国家专利授权,并领先在行业内推出符合欧美市场技术要求的系列产品。

  人才保证了技术创新的动力,而技术创新作为舰队的引擎保证柳工在国际市场纵横四海,所向披靡。

  现代管理全球通行证管理创新是柳工打造国际品牌、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从2005年以来,柳工在许多管理领域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和改进,远远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在战略管理、组织转型、企业品牌、战略采购、财务预算、深度营销、六西格玛以及IT规划、国际营销规划、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与外部的咨询顾问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使公司在各个领域的管理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组织机构创新方面,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2005年起柳工实行了组织机构的重大变革,由直线职能式的组织机构调整为事业部制,先后成立了装载机、挖掘机、路面机械等13个事业部,从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使各系列产品平行并驾齐驱,有力支持了新业务的发展。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五金 机械 阀门 中国机械 机械技术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