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办的2013中国(上海)国际游艇展上,展商中出现了一张鲜见的面孔,她就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一个传统的总体船舶研究院所,以一个为游艇、游船等中小型水面船舶提供快速动力系统的供应商的姿态出现在这个新兴领域,显得十分打眼。
据七○八所业务负责人介绍,此举是基于该所自身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化布局的需要。此次,该所携喷水推进系统、多套模拟喷水推进系统参展,充分展示出其转型发展、“深耕”新市场的决心。
转型要积聚基础研究的“实力”
近年来航运市场的举步维艰不仅将船舶市场拖入了冰冷的泥潭,还为国际船市的复苏与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在此背景下,船东不仅对在建新船百般“挑剔”,对未来可能订造的新船型也提出了包括节能、环保、安全以及人性化设计等在内的诸多要求,这在给造船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使处于产业链条上游的船舶设计院所面临着诸多挑战。
“不革新设计思路,无疑是死路一条;不谋求转型发展,注定是坐以待毙。”七○八所老早就体会到了市场的“寒冷”,而且初步萌生了转型发展的意识。
今年年初,中船集团公司作出了“推进全面调整转型,全力打造六大产业板块”的战略部署。借着这股东风,七○八所全面梳理了自身的业务结构和潜在能力,将提升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船型开发、国际合作、厂所联合以及人才储备等领域,并把基础研究作为实现全面转型的根基,放在了首要位置。
“如果将整个船型的开发过程比作参天大树,那么,基础研究就是树根,虽然无法展现出枝繁叶茂的壮丽景观,也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关注,但它是整棵大树生命的起源地和养分的供给地这一事实不容置疑。即便在积极谋求转型发展的今天,各科研院所也仍在强调基础研究,因为其完全可以为精益求精的船舶设计以及适度多元化的转型发展提供‘养料’。”七○八所所长邢文华形象地向记者阐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提起基础研究,七○八所以往做得并不逊色。自创建以来,他们就十分重视基础研究,致力水池等硬件建设和数据积累,并将之与船型开发紧密结合,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出多型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舰船。然而,放在全面转型的当下,仅仅依靠这些支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显然还远远不够。
“通过到国外购买设计图纸,我们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订单及回报,但如果拿不到原始的开发数据,在市场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船东要求对相关船型进行改进时,我们的工作就会难以推进,并重新回到购买图纸的老路。”根基的“空洞”使得七○八所的发展长期处于被动,也让邢文华忧心忡忡。
“更为重要的是,基础研究受制于人,也就在利润争夺中失去了含金量最高的部分。这就是七○八所为什么把推进基础研究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的根本,也是我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抓手。”邢文华表示,“基础研究的成效很难立竿见影,但岁月最终会证明它那无可替代的价值。”
为实现在军品领域的突破,七○八所先后深入开展了舰船装备体系化研究,提升总体和系统的顶层设计能力,利用军工保障条件建设形成的先进设计手段和试验验证手段,突破了一批新型舰船设计技术、结构设计技术、新型装备装舰技术等关键技术,在舰船研制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研制了一批军队急需的新一代水面舰船;同时,还积极围绕新船型开发、特种作业系统集成、新型舰船研发设计等,创造性地开展了前瞻性和预先研究。
面对风云突变且绿色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民船市场,七○八所坚持稳中有进的战略,在巩固并扩大船舶设计优势的基础上,大胆探求三大主流船型的性能边际,努力向超大型油船(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冰区运输船、科学考察船、政府公务船等方面拓展,打造专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重视基础研究,转型就容易失去“重心”。七○八所的坚持,为全面转型开了个好头。
(来源:中国船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