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编制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3年版)》。《指南》从工程与专项、关键系统和设备、共性技术与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后三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重点科研方向。
《指南》提出了深远海浮式基地、深海天然气浮式装备、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等三个工程与专项,并针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较为薄弱的关键系统和设备、共性技术和标准的研究给予了重点引导,将海洋平台及浮式储油卸油装置(FPSO)用大容量发电模块研制等十大系统和设备,海洋工程数据库研究开发、潜水器标准体系研究等共性技术和标准,列为重点研究方向。
根据该《指南》,“十二五”后三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确定了40余个重点科研方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根据我国深海大型气田开发和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的紧迫需求,特别明确了多个关于深海天然气浮式装备的设计、建造、集成和水下油气生产系统、控制系统、安防系统、铺管系统等方面的总体设计技术研究的重点课题。
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须具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目前,我国的海工装备业在设计及配套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新版海工装备科研指南正是着眼于缩小这些差距。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南》的发布,旨在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幅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方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对加快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