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研究 > 船配行业:用创新铺就转型升级之路

船配行业:用创新铺就转型升级之路

时间:2013/4/27 8:50: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73 字号:
[摘要]   近期,我国船配行业亮点频现,中速机的国产化项目通过验收,国产天然气发动机国内首次获得认证,国内自主研发的压载水系统一型再获国外船级社认证,另一型又获欧洲船东订单……这些事例表明,尽管我国船舶配套

  近期,我国船配行业亮点频现,中速机的国产化项目通过验收,国产天然气发动机国内首次获得认证,国内自主研发的压载水系统一型再获国外船级社认证,另一型又获欧洲船东订单……这些事例表明,尽管我国船舶配套行业与日韩乃至欧洲还有着较大差距,但有一些企业通过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得以在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不断增强,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积累了经验。

  针对我国企业研发力量不强的问题,业内专家多年来一直鼓励我国配套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通过观念创新,不少科研院所在思想上对自身定位实现了由“研究单位”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变,能够更好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产品项目开展技术研发。还有院所实现了运作模式、体制等方面的转型,或以资本为纽带与企业“联姻”,或成立配套企业,更好地融入到行业中。这些转变为我国船配行业迅速提升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

  曾有业内专家分析,由于我国船配业在不少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时难免出现我国刚研发成功,而国外技术却已升级换代的现象,遭遇“研发一代 ,落后一代”的尴尬。为此,一些企业通过思维创新,先发制人,在某些产品还未成为市场热点,甚至市场需求还未形成之时就开展前瞻性研究,力求与国外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力。不仅如此,有些企业还积极“引智”,或与国外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或直接聘用国外知名企业的专家,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产品研发成功到打入国际市场的跨越。

  缺乏人力、财力搭建全球服务网络曾是长期困扰我国船配企业的一大难题,不少业内人士将其视为掣肘中国船配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因。而今,不少配套企业通过模式创新,寻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直接在全球主要港口城市寻找同类产品的技术服务商,通过灵活的方式与其建立合作、代理等关系,委托他们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定期对这些公司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它们能够提供优质服务。这样的服务模式为我国船配产品出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配套强则造船强。这是欧美、日韩等造船强国的发展经验,也是中国造船人的共识。总体来看,当前船舶行业仍存在着结构性产能过剩、利润率偏低等亟需突破的瓶颈,在国际船市回暖仍需时日的大背景下,中国船舶工业已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固然有多种模式可以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若船配业能不断推进创新,在更多产品领域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则将为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来源:中国船舶报)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