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装备制造大国,而作为装备制造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快速扩张的十年后,已经渐渐摒弃浮躁和激进的发展方式,开始愈加成熟与理智的规划行业的未来发展。在本届两会期间,许多工程机械行业的代表齐聚北京,为行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力度
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国家重大装备制造更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中国是工程机械设备的制造大国,几大龙头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一片天下。但是,风光背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却有着困扰多年的隐痛——关键零部件一直受制于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富表示,中国自主品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不强,中低端产能过剩、竞争尤为激烈,很多产业的高端环节都被外资品牌牢牢掌控;同时,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长期以来一直被外资品牌“卡着脖子”。
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严峻形势。在高端装备方面,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开始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开始陆续收回至本土,并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
面对这种形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建议:一是以国内市场需求为筹码,按市场规则运作,迫使发达国家向我国转让技术,放松对我国高端装备的出口管制,放弃对我国中低端产品的进口限制;二是制定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高端装备的采购政策,明确国家重点工程有义务做高端装备国产化的依托工程,在项目设备采购招投标时必须优先采购国产装备;对外商的报价应按其3年~5年前在中国市场的实际成交价计算,以防止其恶意降价打压我国新进入该领域的内资企业。
国家落实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强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给予一定程度的前期投入和减免税政策;对于已出台的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应尽快出台实施细则;要特别注意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按市场规律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培养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领军人才;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这是装备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自我国去年10月1日起禁售100瓦及以上白炽灯后,LED照明灯具市场也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销量逐渐看涨。不过,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不同品牌的LED灯具价格差异很大,而且,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标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也让消费者选购起来像雾里看花。
价格混乱商家说法不一
大部分商家已将LED照明灯具作为主力产品进行销售。不过,记者发现,不同品牌的LED灯具价格差异很大,以9瓦的LED射灯为例,价格从20元到200多元不等。“一般来说,质量好的LED射灯更明亮、穿透力更强。”一位商家指着自家的LED射灯告诉记者,价格60元的就比价格40元的亮一些。不过,另一位商家的说法却正好相反,在给记者演示后,该商家指着稍暗的LED射灯表示,发光更柔和的、视觉更舒适的肯定质量更好,所以相对暗一些的价格更贵。
LED灯具别再“雾里看花”价格混乱商家头疼
在使用寿命方面,不少商家都宣称LED灯泡寿命可达2万—3万小时,家庭使用寿命在8—10年以上。不过,记者看到,大部分LED灯具包装上的保质期最多只有2年。
尚无国标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LED市场企业多而散,品牌可能多达上千个,但真正值得信任的品牌并不多,30元以下的产品质量很难有保证。
“目前,国内的LED家用照明灯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多用铝质散热器,如果与LED芯片贴得不紧,直接影响使用寿命;二是光亮度的调级需要一种控制器,控制器的质量本身就参差不齐;三是驱动电源这一核心技术,只有少数企业肯在这个核心技术上加大科研投入。”某知名品牌灯具天津地区负责人称。
“对于家庭使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使用功率和寿命,而这些指标,只有用专业的仪器才能测定,普通消费者仅仅通过销售人员演示,很难鉴别出产品质量的好坏。”天津大学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刘铁根指出,目前,我国LED产业并无统一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路线变化快、产品性能提升快,使得部分产品标准的脚步跟不上产品性能的发展,而可靠性试验方法等基础标准的制定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所以LED灯具标准的制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此外,我国政府已考虑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鉴于目前的环境管理基础相对较弱,用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监测仪器尚不能完全满足其发展需要,由此呈现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例如,2008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收入为63.11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2年,从1月份至11月份的短短11个月内,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收入就达到了126.16亿元人民币。
国产大型实验室用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①技术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规模效益差;②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③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环境监测及监测仪器发展趋势:
第一,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
第二,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第三,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环境监测仪器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第四,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