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召开之前,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时风集团董事长刘义发。在刘义发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尽快对短途纯电动乘用车进行试点推广,待条件成熟后实行全面准入的问题。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尚处于产业化初期,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推广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市场。并提出至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刘义发说,我个人认为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推广是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的突破口。这是因为,短途纯电动乘用车已经具备推广应用的前提。
去年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短途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摸底检测分析项目”的调研,对产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摸底,主要参与企业的产品最高时速达到80km/h,0~50km/h加速时间≤10S,续驶里程>70km,50km/h正碰、侧碰等63个强检项目。山东省部分企业由低速电动车起步,不断进行产品改造和升级,推出了达到M1类车标准要求的短途纯电动乘用车,实现了电动汽车产业升级。
刘义发认为,关于短途纯电动乘用车的发展,应该采取市场引导、扶小促大、分类管理、试点先行的管理办法,率先在广阔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推广。
第一,短途纯电动乘用车的推广应用,能有效减少和杜绝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2013年1月份,北京出现了26天的雾霾天气,且强霾污染物席卷了华东、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及二、三级城市和广大农村,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汽车尾气无疑是其重要污染源之一。而短途纯电动乘用车零污染、零排放,据测算100万辆短途纯电动乘用车年可减少燃油消耗近百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64万吨(HC+NOX)6000吨,颗粒物960吨。
第二,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是走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在高端电动汽车技术复杂,成本太高且不能为市场接受,社会化的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产业化的难度大。而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成熟,制造和使用成本低,性价比高,节能环保,通过在社区、场区、景区等范围示范推广,效果良好,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因此可以说,推广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第三,发展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有利于发挥中国汽车工业的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越的“中国梦”。这么说是基于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全球第一,其自主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技术水平,加之我国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为短途纯电动乘用车确立了技术的高起点。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承前启后,其发展带动电池、电机、控制器等产业与关键技术进步,也为中高速电动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要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等至2015年实现50万辆的目标,必须以短途纯电动乘用车为重要突破口。
第四,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产品。我国地域广阔,消费需求多层次,孕育了市场的多元化。二、三线城市和周边地区短途出行需求持续增长,为短途纯电动乘用车实现产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条件。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在80km/h左右,一次充电续程在120~180km左右,兼具经济性与方便性,能满足人们日常短途出行的需要,更是符合了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的需求。从这个层次上来说,推广短途纯电动乘用车,对二、三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减少空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简而言之,短途纯电动乘用车既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此外,短途纯电动乘用车贴近国情,符合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且技术成熟,安全保障,节能减排,刘义发认为国家应该予以支持。
因此刘义发建议工信部、发改委和公安部尽快对短途纯电动乘用车进行推广试点,甄选出具有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及达到摸底检测要求的产品,选择具有示范推广积极性、且有一定基础条件和实力的地区进行推广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实行全面准入。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