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部分宝泽行销售顾问开始利用微博和论坛在网上吐槽,称公司把去年12月份工资的2000元基础部分下发后,剩余部分将延后发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宝泽行销售顾问向媒体表示,从去年9月开始,公司就开始陆续拖欠销售工资,有时工资两个月才发一次,发的仅仅是底薪和车提。12月初公司领导曾号召大家努力卖车,争取年终拿到更多薪水,但目前这一许愿再次成为泡影。
愈演愈烈的“薪资门”事件立刻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有媒体猜测,宝马中国大型经销商“欠薪”事件意味着经销商渠道的现金流压力已经传递到了下游员工。此事一出不禁让人奇怪,根据日前宝马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2012年,宝马在华销售32.6万辆车,同比增长高达40%。这样的成绩单无疑是2012中国“微增长”车市中的一大亮点。
面对如此好的销售数据,宝马经销商欠薪又作何解释呢?
追求规模、拉低价格体系导致商家普遍利润萎缩
就在员工在微博吐槽“欠薪”的第二天,北京宝泽行官方微博发表了一则关于薪资事件的声明。在声明中,宝泽行对外晒出了2012年12月销售部55人的工资单。在这份工资单中,有11人该月实发工资在1万元以上,也有14名员工的当月实发工资在3000元以下,有的甚至还不到1000元。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员工工资都存在尚未补齐的“差额”,差额最多高达1.4万元,最少在220元左右。
根据宝泽行员工向媒体爆料,“由于去年豪华车竞争环境恶劣,这些所谓的利润,实际上都并入一开始谈的车价里了。”该员工向记者举例,比如一辆车进价50万元,经销商的标签价大概是54万元,实际成本价48万元,但最终与客户谈成的市场价也就在49万—50万元左右。而客户一般会要求赠送贴膜、保险,这些成本也将计算在内,由此这辆车的成本价可能在51万元,如果销售只卖了50万元,那么车的利润就是负的,对销售顾问而言卖这辆车不但没有提奖,其他车的提奖也会受到影响。
而对销售顾问来说,最不利的情况是有的车“减值计提”。所谓减值计提,与库存时间密切相关。如果一辆车的库存时间超过60天,那么这辆车就有减值计提,即每30天价值减少10%。比如一辆50万元进价的车辆,30天后,价格就变成了45万元,60天后就变为40万。这样的车对经销商来说,就是卖一辆赔一辆。
据了解,去年,豪华车经销商高库存现象非常普遍,低利润和减值计提车几乎成为销售主力,这一现象导致了宝泽行虽然交出了漂亮的销售成绩单,却发不出工资。据部分经销商向媒体反映,近两年来其利润率逐年下滑30%。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