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用工荒、成本上涨、政策性限制等因素制约,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零部件企业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用工模式、生产方式等受到了严峻考验。
过去30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零部件产业所依赖的发展路径、经验已经发生改变。伴随着宏观经济整体转型的压力,长期快速发展下的隐患逐渐暴露,顽疾未除,又添新伤,成为当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零部件产业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挑战一:企业赢利能力下降
据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42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用工成本平均增加19%,原材料成本平均增加15%,其他成本平均增加8%,各项费用总支出增加了5%,销售毛利率平均为20%,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6%。
另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的调研结果显示,虽然2012年以来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是零部件产品价格总体处于下滑通道,企业利润跌幅严重。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内需求剧减,国际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零部件产业出现量值同比加速下滑的势态,行业利润同比下滑已达50%以上。
挑战二:招工难困扰企业发展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低成本运营的优势不复存在,靠劳动力优势赚取利润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缝制机械行业的零部件制造在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效率等关键生产环节,对工人素质、技术、经验等层面的依赖性较强,连续多年的"招工难"问题,使得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更为艰难。据中缝协的统计,参与调查的42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中,85%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难问题,特别是难以吸引和留住"有经验"、"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
虽然零部件企业的员工工资持续增长,但由于零部件企业同时普遍存在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等现实情况,这导致企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大,技术培训跟不上岗位需求发展。另外,由于零部件企业的一线员工频繁更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