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国内汽车产销形势明显好于上月,无论是月度环比还是同比均呈不同程度增长,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预计今年全年产销量有望双超1900万辆。在中日关系并没有明显缓解的政治大背景下,日系品牌乘用车相比上月销量增长达到了72.17%,而相比去年同期销量仍旧下降了36.05%。由此数据可以看出,10月份的日系乘用车的降幅将为严重,而11月份的增长只能说明这是市场刚性需求的恢复性回升。另外,与上月相比,德系的销量为26.98万辆,环比上月下降了1.09万辆,降幅达3.88%。
●意料之中的日系品牌反弹
步入11月份,国内的乘用车市场销量逐步好转,而近几个月低迷的日系车品牌车辆也出现了上升势头。近几个月备受关注日系品牌乘用车销量而言,11月份销量环比呈快速增长,共销售17.02万辆,环比增长72.17%,同比下降36.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1.65%,占有率比上月增长4.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16个百分点。其中,丰田汽车在华9、10、11月销量下滑幅度分别为48.9%、44.1%和22.1%,日产汽车上述3月同比降幅为35.3%、41%和29.8%,本田汽车为40.5%、54%和29.2%,马自达9、10、11月同比降幅分别为35%、45%和29.7%。由此可以看出,日系品牌11月份销量下滑都趋于放缓。
相比上月,在轿车生产企业排名当中,日系品牌无一排名挤入前十,但11月份东风日产增速最快,达到68.25%,一跃成为第7名。而10月份日系品牌仅本田CR-V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型销量前十排行榜,但11月份在SUV销量排行榜内,本田CR-V销量达到了1.26万辆,占据该排行榜第3名,丰田汉兰达以月销量0.67万的成绩占据第九名。同时,在11月的MPV销量排行方面,丰田逸致以1437辆的成绩也跻身第九位。据中汽协公布的消息称,11月绝大多数日系品牌轿车需求均呈明显增长,其中凯美瑞、花冠和天籁销量环比增速分别达到1.9倍、1.5倍和3.8倍,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在经销商层面,11月份日系品牌经销商都开始下调利润预期,尽管各日系车企今年的销售目标已无望实现,但随着反日浪潮逐渐趋于平静,各日系品牌4S店客户进店量和销量均出现明显复苏迹象,特别是11月下旬之后,丰田、日产等主流日系品牌经营较好的4S店,销量基本已经达到受“钓鱼岛事件”影响前的八成。目前,从北京一家规模较大的丰田4S店处了解到,11月份,该店共销售出150多辆新车,而在九、十月份其销量一度停滞,但相比去年同期的月销180多辆的业绩,还是下滑了16.7%左右。
从目前国内大环境来看,反日情绪对日系车的影响在9月下旬和10月达到巅峰,日系车10月销量已经触底。日系车企推出的车辆服务承诺和全额赔偿政策,消除了部分购车者的担忧,导致9月、10月观望的部分购车者在11月安心买车,开始释放市场刚性需求售量。
在“钓鱼岛事件”之后,丰田推出了车主“0损失”补偿,向顾客做出“用车无忧”的承诺;广汽本田的“暖芯关爱大行动”;东风本田的“安心保障”保险服务,给消费者吃了定心丸;东风日产出台的全面立体的系列政策,坚持“零担忧”、“零损失”、“零负担”原则,不仅针对消费者,也包括经销商。目前,日系品牌接连推出的各项举措已见初步成效,加上日系品牌经销商祭出了价格利器,不少日系车经销店订单反弹也在意料之中。
●自主品牌持续回升
与日系品牌相比,自主品牌从9月份开始其销量已经连续两个月持续增长。而对于这样的增长,业内很多专家认为自主品牌的“寒冬”并没有过去,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出口大幅提升,拉动自主品牌销量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月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63.86万辆,环比增长9.04%,同比增长21.30%,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1.9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70%,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3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23个百分点。虽然在中汽协统计的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品牌没有看到自主品牌车型,但在SUV排名中,哈弗全系以销量2.94万辆的成绩再度排名第一,哈弗H6在11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51万辆,比排名第二的现代ix35略高出了500辆左右。
今年中国汽车企业出口表现的确不错。从中汽协的数据来看,11月汽车企业出口为9.17万辆,同比增长22.9%。截至11月,共出口汽车96.47万辆,同比增长27.2%,排名前五的汽车企业分别为奇瑞、上汽、吉利、长城和力帆。
而对于长城汽车而言,该品牌在11月份销量为6.4万辆,去年11月为5.20万辆,同比增长23.4%;今年10月销量5.78万辆,环比提高10.9%。 当月销量中,哈弗系列SUV销量为2.94万辆,去年11月销量2.11万辆,同比增长39.2%;而在轿车车型销量方面,共销售处2.19万辆,去年同期1万95辆,同比攀升12.4%;10月销量1.69万辆,环比增长30.0%。而奇瑞11月销量6.78万辆,同比增长23.4%,位居国内乘用车企业第五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主品牌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出口造成的,同时很多企业的车型入选了节能惠民目录,拉动了一部分内需。另外,自主品牌的竞争力也有所增强。”但他同时预计,自主品牌的“冬天”依旧没有过去,明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形势要比今年更严峻。
●德系品牌小幅下降
与前两个月相比,11月份德系销量有明显降幅,韩系和美系乘用车呈小幅增长。11月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26.98万辆、19.08万辆、14.30万辆和4.44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46%、13.06%、9.78%和3.04%;与上月相比,德系的销量下降了1.09万辆,降幅达3.88%,韩系和美系乘用车呈小幅增长。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24万辆、17.52万辆、11.08万辆和4.4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3.00%、23.24%、16.97%、10.73%和4.30%。但与去年同期比较,美系和韩系车环比增长幅度为17.2%和13.8%;法系车为4.4%;德系车则环比下降了3.9%。
虽然德系品牌在11月份销量有所下滑,但大众品牌在国内的依旧处于领先低位,仅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11月份的销量就占据中汽协轿车生产企业排名二、三位,紧随上海通用,其中一汽大众销量为113.66万辆,上海大众销量为100.12万辆。其中朗逸、帕萨特、速腾、宝来和捷达五款车型分别占据销量排名前十位,其销量分别为3.17万辆、2.39万辆、2.29万辆、2.01万辆和1.96万辆。但在SUV车型销量中,上海大众途观出现销量下滑,相比上月的1.78万辆下滑了0.57万辆,降幅达到32.02%。仅从销量数据上看,造成途观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代ix35和本田CR-V销量回升所造成的。
对于11月德系品牌的销量下滑,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只是本月德系品牌在国内的各项动态备受关注。其中大众品牌出现了“公关门”事件,使其品牌形象上有所损失,而宝马的前任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的退休也会给该品牌带来一定的损失。另外,大众品牌将会在12月份迎来改款宝来和桑塔纳的上市,届时也将会为新的销量增长点。
而对于韩、美、法系品牌来说,其销量相比上月均有所增长,其中美系品牌的福克斯继续蝉联轿车品牌销量排行第一名,而赛欧也以2.61万辆的销量占据第三,另外,10月份刚上市的别克昂科拉也以月销0.6万辆的数据跻身SUV排名第十位。韩系品牌的北京现代悦动,本月也以2.19跻身到第八位。在SUV排行中,ix35突飞猛进,达到了1.46万辆,相比10月的1.25万辆,增长了0.21万辆。同时东风悦达起亚智跑也以0.85万辆跃居第5。
总结:11月的日系品牌反弹说明了国内市场对日系品牌汽车的需求还是较为旺盛的,只是在这样的环境下,9月和10月份很多消费者压制自己的需求,而11月两国关系并没有再次恶化的情况下,市场需求释放,再加上日系品牌也针对这样的市场情况做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销量反弹也是情理之中。但对于日系品牌何时能够恢复正常化,这确实要看日本是否能够正视历史,如何合理处理两国之间的矛盾。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