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建设的江苏省无锡市市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近日全面建成,这一体系克服了原来收集方式落后、转运不环保、资源化处理率不高的弊端,从劳动密集型升级为科技环保型。无锡市区下辖7区每天平均产生的2800吨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
垃圾自动收运有效遏制臭气
记者走进无锡市滨湖区的老新村西园里时,环卫部门的生活垃圾收集车正在收运垃圾。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将垃圾桶搭在汽车尾部的挂钩上,按下车侧按钮,垃圾便自动倒入封闭车厢内,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机械化收集彻底改变了无锡市小区的卫生面貌。在无锡市滨湖区的老新村西园里住了十多年的周大妈深有感触地说,放置垃圾桶的地方早先是垃圾房,每到夏天臭气熏天,苍蝇乱飞,墙角还有不少老鼠洞,过往行人无不掩鼻。自从2009年9月起,100多个垃圾桶取代了小区的25座垃圾房。环卫工人一天两次准时来收垃圾,垃圾桶每天清洗、隔天消毒。
如今的自动收运和以前的人工装车相比,“汽车后装压缩收集”不仅省力、省时,还实现了全程垃圾不落地,杜绝了滴、漏、抛、洒等。
“以大替小”实现资源集约
垃圾收集后便进入了转运站。位于无锡市黄巷的北塘生活垃圾转运站,担负着整个北塘区及6家民营保洁公司的生活垃圾压缩装箱转运任务。据统计,自转运站2010年10月试营运后,每天转运垃圾240吨。
记者在占地16亩的转运站走了一圈,始终没有发现生活垃圾的踪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套生活垃圾转运作业都在封闭状态下通过传感技术智能掌控。当垃圾收集车驶过地磅称重区,车载垃圾重量和车牌号等数据就实时传输到中心控制室,车子经栈桥开上位于二层的倾倒室,卷帘闸门自动打开,垃圾压缩成型后再由地面的拉臂车自动装车。整个过程仅需10分钟,一次可处理15吨垃圾。
无锡市北塘区原有11座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此次整合为1个大型转运站,垃圾压缩产生的污水通过管网引入附近的污水处理池,经沉淀、除臭后供转运站作业用水。
除了北塘,崇安、南长、滨湖3个城区的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也已建成,如今,4座大型转运站全面替代原有的56座小型转运站,实现资源集约化。
资源利用高效实行全量焚烧
如何处理转运后的垃圾是关键问题。记者了解到,无锡市原来的垃圾处理方法是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焚烧主要采用流化床技术,由于垃圾燃烧值较低,焚烧过程中还要添加煤等助燃。
而在新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中,实行了“全量焚烧”。为了实现“全量焚烧”,无锡市在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建设了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引进国际上使用较多的炉排炉焚烧技术,垃圾燃烧充分,产生的灰渣可用于制造建材,飞灰固化后安全填埋。2010年12月,这家企业已实现每天1000吨的处理规模及并网发电。
为了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无锡桃花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今后将作为应急处置场所,平时不再受纳生活垃圾。同时,无锡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投产后将形成4条炉排炉工艺生产线,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加上惠联垃圾热电厂1200吨的日处理能力,无锡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有望达到每天3200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