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时节,是传统的台风季节,肆虐的台风对于海上航行的船舶毫不手软。而在陆上,资金链绷紧、订单锐减等因素裹挟而成的“超强台风”也正沉重地击打着造船业。就在近期,温州船王跑路,行业标杆东方造船集团轰然倒下。
血与泪的场景不得不令人深思,昔日的明星产业,何以一夜之间遭遇漫长的“冰河世纪”?前路漫漫,泉州本地的造船业近况如何,怎样才能独善其身、突出重围?
船厂经营遭遇难题
9月初的东南沿海,酷暑难耐。但对于坐拥斗尾港深水岸线的泉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州船厂)而言,感受更多的却是寒冷,就宏观环境而言,航运业的不景气始终连累着造船业的发展。
“作为航运业的下游产业,造船厂的命运和航运业可谓唇齿相依。”航运市场的极度低迷,让造船业吃尽了苦头。船东挣不了钱,自然就不能也不敢下单造船,也就直接导致了造船厂接不到单。
“原计划4月份开工建造的两条船,由于船东临时撤单,工程被迫取消。”泉州船厂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船东的突然撤单,给船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此外,泉州船厂母公司泰山石化集团与海南航空旗下大新华物流之间,关于泉州船厂股权转让合同的纠纷,也给船厂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由于与海航集团股权未交接,受此影响,近期公司生产订单无法落实,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处于不稳定状态。”
事实上,一叶知秋,进出船厂那条唯一的水泥公路已经道出了难言的无奈。“以前船厂生意好的时候,进进出出的大型车辆很多,甚至有时候都觉得略显拥挤,而现在,冷冷清清的道路,成了附近村民临时的晒场,有半幅的路面晾晒着不知名的谷物或者海产。”一位近期拜访过船厂的媒体同行不无感触地说道。
母公司易主带来新希望
对于深陷资金困境的泉州船厂,母公司泰山石化集团可能易主的消息重新燃起了它的希望火花。“泰山石化集团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12年8月正式引入实力雄厚的央企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戎公司)作为集团新的战略投资者。”泉州船厂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振戎公司是国家授权并在世贸组织备案的,具有国营进口原油贸易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它的入主被包括泉州船厂在内的泰山石化集团成员寄予厚望。
与此同时,泰山石化集团全资附属公司泰山石化(福建)有限公司已于8月23日向上海市中级法院提呈民事起诉状,就泉州船厂的股权交易合同纠纷“寻求(连同其他补偿)强制大新华物流履行买卖协议,及补充协议项下之付款责任,以及相关之损害赔偿及法律费用”。
虽然与大新华物流的股权交易纠纷尚未最终定局,但船厂的员工对“通过广东振戎的入主帮助泉州船厂摆脱现有困境”普遍持乐观态度。“目前广东振戎的对接小组已进厂了解情况。”泉州船厂相关人士透露。
细分市场寻求突围
对于泉州船厂而言,不管未来的归属如何,转型或许是唯一的出路。作为一家拥有3600米优良岸线的独特的多功能船厂,待整体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亚洲较大的具备修船、岸外工程和特种造船的全方位船厂之一。但是,持续寒冷的行业冬天,使其不得不进入细分市场,通过差异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寻找市场机会,进而突出重围。
因此,5月中旬被泰山石化集团收回管理权的泉州船厂,已经开始积极酝酿业务转型。该公司目前正在洽谈一项价值约为6.5亿美元的海油平台(SSP)建造业务,而该订单的落实将全面改变泉州船厂的生产经营现状,也将给泉州船厂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据相关人士透露,几个月来,关于这一事项的合作事宜,已有多次高端会谈,船厂方面希望,“以泉州船厂现已形成的基础性条件来进行合作,将泉州修造船基地纳入合作方的南海海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规划之中。”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