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到全国,从200亿到300亿,再到400亿,玉柴在创先争优三年中,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
2010年,企业年产值跨入300亿;
2011年,成为广西“国有企业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广西“国有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产值同比再增100亿,跨入400亿企业行列;
2012年,获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这种发展,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增长,而且是玉柴以科学发展观正确看待发展结构等问题的战略抉择,是玉柴以科学发展观全力创先争优,推动国企党建、管理提升、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更是玉柴以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企业发展、员工发展的全新局面的生动实践。
这个拥有61年发展历程的老国企,用“创先争优”创造了绿色发展“新动力”。
创先争优 “三驾马车”奠定绿色基础
国民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玉柴发展也有“党建”“管理提升”“企业体制改革”三驾马车。三年间,玉柴为实现“创先”,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并先后开展了引进精益制造、管理干部队伍能力提升计划等多项管理提升工作,使制造水平和管理团队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2012年年初开始,玉柴的高管和各部门中层正职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公司。因为他们必须参加早餐会,然后赶在上班前打卡签到。一同吃早餐,这件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可事实上不是那么轻松。早餐会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晏平经常会询问重点事务的推进情况。大到对外投资,小到员工的福利品发放,晏平都一一过问。
管理人员有一种必须快步跑的感觉。
可能在晏平看来,近三年来年均30%的发展速度还是不够快的。
细数这三年来玉柴的一些工作重点和战略目标,玉柴求快求好的要求显露无遗:“玉柴速度”、三年质量提升100%、2015年实现千亿目标……为了推进这些目标的实现,晏平从党组织建设到管理模式等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企业党建要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这是玉柴在推进党建工作中全员共识。为此,玉柴创建“融入、协调、保障、服务”的党建指导理念,建立“结合、配合、组合”的党建工作模式,做到结合生产经营目标谋划党建工作任务,配合生产经营需要做好党建服务工作,党的工作始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目标展开。
随着玉柴的高速发展,玉柴子公司越来越多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成了摆在玉柴党委面前的难题。特别是为了避免基层党组织工作流于形式,提高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玉柴在2010至2011年间,结合玉柴在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健全党建管理的系列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形成“党建目标管理”、“党建绩效评价”、“党务干部责任”、“党建制度规范”四位一体的党建业务管控机制,规范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让党组织真正扎根群众。
2011年7月,在玉柴子公司广东茂名长晟公司,玉柴各子公司基层党组织责任人深入讨论了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很快他们就把讨论的结果付诸实践了。
提高工作水平,挂点联系是法宝。2011年,股份公司专项任务多,特别是销售任务让各办事处面临很多难以解决地难题。公司党委创造性地开展领导挂点联系,公司党组织负责人、公司高管,挂点办事处,跟踪落实问题。时任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郭德明挂点青海办,青海辖区有什么机遇,有什么难解决的问题,他一清二楚,在他和青海办事处的努力,2011年,青海办玉柴发动机进入量翻了一番。
2012年6月,在南车玉柴,负责联系南车玉柴党组织的集团公司副总裁苏朋来到了南车玉柴。这个新成立的子公司面临什么问题?工作成效如何?南车玉柴董事长张正清可以一五一十地说清楚。苏朋还带了自己领导的三家子公司到南车玉柴,让他们互促互进。
提高工作水平,工作作风是关键。2010年,后勤机关作风整顿,2012年,干部队伍作风整顿,一系列看似是短期的行为,深入影响了每一个玉柴人。当然,更深入的是后续持续推进的制度化的管理措施。这一系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措施,是玉柴党组织和经营班子工作作风的全面检验。
在这三年间,为提升制造水平,玉柴党组织和经营班子最重大的管理提升措施是全面引进精益制造,全面提升。
玉柴是一个拥有2万余人的大型企业,“只要机器一开动,就有大量的消耗,设备需要保养,水电气汽等能源陆续输往各个生产岗位,假如没有产出,或者产出不高、质量不高,那就牵涉到浪费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效率问题”此前,玉柴虽然也在陆续引进“卓越班组管理”“现场5S”“精益六西格玛”“IE工程”“人机工程”等管理模式,但是仍然缺乏一套能够全面统筹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体系。
创先争优,就是要肩负历史使命,解决发展难题。
2011年6月,履任不久的股份公司总经理吴其伟按照晏平的要求,带领30多人参观了博世等企业,回来之后,参观考察的中层干部都说,这次考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后续几个月,玉柴邀请了专业的咨询公司对玉柴的管理干部进行全面的培训。10月份,精益制造项目正式启动。玉柴在“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供应商”的路途中,又迈出了新的步伐。这是意义深远的一步。吴其伟说,此举是为了“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精益制造为基础、产品与市场高度紧密结合,快速反应细分市场的注重过程的高效协同的具有玉柴特色的运营管理系统(YCOS),建设能适应产品系列多、应用范围宽广、百万台规模的创新型组织机构”。
“经营班子在推进精益制造上的决心是巨大的”,我们“已经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
一场声势浩大、全员推进的精益制造开始了。
而在这三年间,仍有一件事情,可能无法忽视。在2011年9月,玉柴邀请了高尚全、张小虞、王强等著名经济学家、行业专家以及国家发改委领导等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关于国企改革和玉柴创新实践的高层研讨会。表面上看,这次会议是对玉柴过去改革实践活动的总结,但是从参会人员的表态中,仍然可以琢磨到,玉柴党组织和经营班子已经在思考、甚至可能已经在努力推动这次事关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改革决策。
在会上,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说:“玉柴"十二五"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千亿目标,任务很重,关键看改革。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用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来全面推进改革。”
针对这一改革,玉林市副市长禤甲军代表玉林市政府表态,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玉柴企业发展,支持玉柴集团改制。
至此,这场得到政府支持、各界高度关注的企业体制改革已酝酿多时。在不久的将来,机会成熟时,玉柴将借此改革动力,实现公司治理的商业化改革,最终实现“国际玉柴”的伟大梦想。
正是通过党建的基层动力、管理提升的战斗力,改革形成的潜在动力,这“三架马车”奠定了玉柴近年、乃至未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创先争优 推动绿色“大跃进”
假如说,新产品的研发和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是精英群体的创新行为,那么制造技术的提升和关键产品实现批产,则是企业全员的创新行动。过去三年,玉柴通过以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思维开展结构调整,保证了肌体的健康,使企业不仅实现了核心技术的突破,而且在一些制造技术上也有鲜为人知的成就,实现了产品绿色“大跃进”。这是企业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结果。
2010年初,一家外国媒体这样评述:“置身中国,我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10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大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大跃进”。
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细胞,玉柴同样全力开展技术创新,党组织引导党群全力创新,以推动中国的“绿色大跃进”。
了解机械行业的人都知道,在过去的三年刚好是机械行业辗转起伏的三年。“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关键词。
“春江水暖鸭先知”,站在市场前端的广西玉柴其实早在2010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展创先争优,全体玉柴人开展了一场浩大的“结构调整”,假如我们站在企业的发展线上,会发现这三年,玉柴取得了意义不同寻常的成就。
这三年间,玉柴不仅完成了高速、中速、低速柴油发动机的产业布局,而且产品全面覆盖大、中、小功率。燃气发动机、混合动力以及欧VI发动机等新能源、绿色动力层出不穷,全面巩固了玉柴作为中国发动机型谱最完整的专业动力供应商地位。
这三年间,玉柴不仅在发动机板块实现年均超过30%的增长,而且在工程机械行业,突破了小型挖掘机这一产品格局,延伸到中型、大型挖掘机,研发生产出中国最大吨位的电动液压挖掘机。宽体矿用车、旋挖钻机、步履式挖掘机、高空作业车等产品陆续投放市场。玉柴成为了能为工程建设、矿产采挖等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行业中坚。
这三年间,玉柴不仅在发动机、工程机械这两条传统的产品链实现突破,而且在石油化工板块、专用汽车板块、物流汽贸、零部件等板块均全面拓展。2011年新投产的钦州玉柴石化公司,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踏入了“亿级企业”。
经过三年的结构调整,我们翻开近三年玉柴在产品研发、技术革新方面的成就,我们会发现这种跃进既是突如其来,也是理所当然:
2010年3月,铸造中心一期工程顺利投产;
2010年10月,玉柴重工第50000台液压挖掘机下线,12款2010年新产品下线,2011年,玉柴重工又投放了24款新品,同年,玉柴重工跃居全球工程机械50强;
2011年6月,中国首台满足欧VI排放法规车用柴油机在玉柴诞生;
2011年11月,玉柴船动生产的首台低速大功率船机成功动车;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授予玉柴“国家工程实验室”牌匾,是行业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1年12月,南车玉柴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单缸功率超500KW的NY9320顺利产出并实现首台订单签约;
2011年12月,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和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授予玉柴“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资质。玉柴是获得这一资质的唯一一家发动机生产企业。
作为技术创新指标的专利申请率,也逐年攀升。2011年,仅玉柴的核心子公司玉柴股份公司申请专利总数就有301件,同比增加了38%,其中发明专利84件,同比增加了87%。2006年—2011年,玉柴股份公司专利的申请量已连续六年位居广西企业第一。
对于玉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做发动机的企业。中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喷系统、欧VI柴油发动机、最大吨位的电动液压挖掘机……这些成就实在太耀眼了。以至于很少人了解,或者意识到在开展创先争优过程中,玉柴还实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成功。
相信来玉柴参观的每一位嘉宾,也都能深刻体会到,研发实力和制造技术是玉柴实现“创先争优”的核心动力。
创先争优 “反哺”“创造”优秀人才团队
创新有载体,人才有活力,这是玉柴开展创先争优的显著特点。2010年至今,玉柴持续开展了“党员创新创效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全体员工参与到创先争优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使企业发展,员工成长、受益。2012年,玉柴更是专门拿出1000多万元,“反哺”奖励员工,激发人才活力,构建和谐玉柴。
在玉柴动力大厦附近,有一幢和动力大厦一样挺拔入云的大学生公寓。8月份,第一批住户2012年新招聘的员工就住进这里。晏平就住在这幢楼的对面,每天下班后,他到厂区散步总会经过这个工地。负责工期推进的董事局主席助理曾诗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大家都知道集团领导对人才的引进和安置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位置。
多年来,玉柴的党群组织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了企业人才优势。让人才安居乐业,只是玉柴构筑企业人才优势的一方面。玉柴对人才从不吝啬。在处于经济低潮的2012年,仍然如此。
2012年,在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一些企业纷纷传出裁员消息的时候,玉柴在4月拿出100万元奖励高技能人才,在5月又拿出100万元奖励具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6月份,玉柴再次拿出约1000万元,为35名拔尖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多年来,玉柴还通过“晏平爱心基金”“职工困难救助基金”“职工子女奖学助学基金” 组织优秀人才外出疗养、职工外出旅游、拔尖人才沟通活动、一线职工保健服务等方式,努力改善和提升民生建设水平。
玉柴深知,人才是根本。首先要留住人才,不然“创新”就无从谈起。为让人才参与到“创先争优”中来,玉柴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创新创效示范岗”“党组织公开承诺践诺”“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志愿服务大行动”等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活动,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创新创效”称为创先争优的主题词。
池昭就是工艺装备厂的一名技术工人。2010年开始,玉柴每年的大船电产品都以100%的速度增长,大型模具的制造成为摆在玉柴人面前的新难题。池昭就承担了“8C机体复合模制造”项目。8C发动机是玉柴自主开发的一种全新大马力船用发动机,是玉柴目前最大的一款模具,其结构复杂,制作技术难度大。玉柴在这方面的制作经验还相对缺乏,工作开展难度大。2010年,池昭就勇挑重担,带领工艺装备厂的技师们成立了8C发动机机体复合模具制作项目组,对模具制作进行攻关。根据该款发动机的结构特点,项目组奇思妙想,创造性地采用金属、工程塑料和木料分别制作模具的不同部件的办法,制作8C发动机复合模具。8C发动机复合模具的设计及制造方式改变了传统木模结构的做法,使得该模具完成后实用性强,精度高,抗变形能力强。此项目节约了生产费用110万元。近年来,池昭就还承担了消失模项目、4W模具制造项目等多个新工艺、新技术的项目攻克,为公司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2012年,池昭就这位一直在生产一线默默奉献的工人,登上玉林市、自治区的颁奖台,当选为“玉林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2010—2012全区国有企业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和“2010—2012年全区国有企业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
一同受到表彰的,还有冷加工厂数控维修科的科长李德汉。作为维修人员,他主要负责组织设备旧件修复及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玉柴的一些老旧和进口设备维修成本非常高,李德汉就发挥个人聪明才智,自制了零部件,或者对国产件进行改造,使之适用于进口设备,这个工程浩大庞杂,需要有高超的技艺和对设备的深入了解。李德汉凭着多年练就的本领,仅2010年就和工友们对工艺装备厂FAGOR系统仿形铣主轴、冷加工厂曲轴滚压机压力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改造,这2个项目分别获“广西重工业2010年优秀设备改造成果三等奖和一等奖”。近年来,经过李德汉维修改造的而节约的维修成本达数百万。
更令人感动的是,李德汉不仅满足于个人的进步,而且还将个人的经验写成了数十篇维修经验介绍上报公司,和工友们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2012年,他同样被授予“2010—2012年全区国有企业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不仅生产工人们竭尽全力创先争优,销售前线的营销服务人员,也为服务用户殚精竭虑。唐章华是广东办事处的主任,调任广东办以来,唐章华不仅保持了玉柴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广东重点市场的份额,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11月,第16届广州亚运会圣火在广州点燃,广州亚运会配装玉柴发动机的服务车辆有8800多辆,占比95%以上。唐章华带领玉柴保障团队21个小组,在广州布下了一张全方位覆盖的服务网络,快速融入广州各个公交维修点,协助公交公司完成前期车辆检修排查,按要求在亚运期间轮值夜班逐一排查亚运用车等,重点做好混合动力车辆保障、亚运会重点检修点保障、新到车辆的重点检查、配件保障等工作,有效地融入到了各个公交保障团队当中。凭着过硬的技术,热情细致的服务,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使亚运期间玉柴的服务按序推进,创造了亚运服务车辆零投诉、零抛锚、无一影响正常运营的故障发生的优秀成绩。赢得了广州交委、公交系统的一致赞扬。
2011年9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大运会开始之前,为保障客运服务工作,深圳各公交公司进行了大规模招标,在唐章华的努力下,玉柴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力拔头筹,一举拿到1749辆订单,这是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公交最大的一笔订单。这是玉柴继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广州亚运会之后,再度成为国内最大的服务世界大型赛事的动力提供商。与此同时,为做好大运会服务,唐章华领导的广东办事处人员,与玉柴服务工程师一起,对服务站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大运会,服务玉柴车辆。并派出经验丰富的服务工程师团队前往深圳,为车辆服务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在大运会期间,玉柴车辆没有出现大故障,服务大运会的专用车辆没有出现问题。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脸上的笑容就是对唐章华等玉柴营销人员最动人的奖赏。
党员们的示范也带动了团员青年投身到创新创效之中。班华旺是玉柴重工的80后焊工。焊接这项在平常人看来非常艰苦的工作,在班华旺手中,则“焊笔生花”。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积极苦练本领,练就了扎实高超的焊接技艺,多次荣获自治区、玉林市的技能比赛大奖。因为表现突出,2011年,他受到了团中央的表彰,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党员中、乃至于企业全员都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分子。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3950条,实施创新创效和小改小革项目1353项,取得5000多万元经济效益。还有获得广西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的铸造厂的杜文科、工艺装备厂池昭就,以及来自冷加工厂、华原公司、南车玉柴等单位的玉柴党员创新创效示范岗先进个人,如雨后春笋一般拔节生长。
不久的将来,这批成长起来的员工,将成为玉柴这片人才小高地上茂盛的翠竹,与玉柴栉风沐雨,创造新的辉煌。
时间永远是公平的。2012年对于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充满艰辛和挑战的一年。对玉柴来说,也是充满机会的一年。“已过悬崖万仞山”,何惧“惊涛溅”。我们相信,在经历多年的艰苦跋涉,通过创先争优积蓄了发展力量的玉柴,完全有能力应对这次挑战。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