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湖北工业战线全力以赴稳增长,狠抓落实保目标,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这是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从该省经信委采访时获悉的。
据了解,1~6月,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557.9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增加值4372.5亿元,增长15.6%;6月份实现增加值893.6亿元,增长15.9%,环比回升4.2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生产保持平稳增长。1~6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372.5亿元,同比净增448.3亿元。6月当月增加值893.6亿元,环比增加123.2亿元,创历史单月最大规模。工业累计增速、当月增速分别为15.6%、15.9%,环比回升0.1、4.2个百分点,扭转工业增速持续下滑局面。工业经济仍处在较快增长区间,累计增速快于全国5.1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2位。
工业结构持续改善。轻工业增长较快,1~6月轻工业增长20.2%,快于重工业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由同期的31.4∶68.6调整为33.6∶66.4;消费品工业增长较快,在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带动下,消费品工业增长21.1%,快于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5.8、9.7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长较快,非公有工业产值增长25.2%,快于全省工业产值增幅6.1个百分点;高新产业增长较快,预计完成增加值1170亿元,增长19.4%,快于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增长放缓,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增长14.9%,增速较一季度放缓3.4个百分点。
区域工业协调增长。多数市州增长较快,17个市州除十堰外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武汉增长15.4%,环比回升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宜昌、襄阳分别增长19.6%、19.5%,增速居全省前列;同时县域经济快速增长,1~5月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28%、36.8%,分别快于全省平均水平3.5、11.5、9.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分别为54.7%、31.6%、61.6%,县域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5%。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工业投资增幅较高,1~6月全省完成工业投资3587亿元,增长37.6%,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46.9%。武汉工业投资增长50.7%,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制造业投资高位运行,完成投资3166亿元,增长39%,高出工业投资增幅1.4个百分点,汽车、石油加工、医药、食品制造行业分别增长58.2%、46.3%、67.3%、67.4%;技改投资稳步增长,完成投资1160.8亿元,增长20.4%;增长点稳步推进,全省50个重大增长点有37个投产出力。
该省经信委副主任梁一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尽管6月份湖北工业增速有所回升,持续下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工业经济仍处在底部盘整阶段,各种困难和制约因素较多,稳增长、保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全省工业战线要进一步增强信心,继续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关报道
湖北宜昌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超2008年全年
笔者日前从湖北省宜昌市经信委获悉,今年上半年,宜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2.70亿元,仅次于武汉市,居湖北省第二,同比增长19.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宜昌市危中求进、难中求稳,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总量及增幅均位居湖北省前列。工业经济“块头”跃上新台阶。上半年,全市完成的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月均完成增加值87.12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8.66亿元,其中6月份完成增加值99.78亿元。从速度上看,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工业增速下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企稳回升态势日益明朗。
城区、县市工业比冀齐飞。6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宜昌高新区领跑全市高达97.31亿元,夷陵区、?亭区、宜都、枝江、当阳紧随其后。宜昌高新区、宜都、当阳、远安、?亭区、兴山、枝江、夷陵区等8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以上。
七大产业全部增长。上半年,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8成以上,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电力产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151.17亿元、121.16亿元、100.96亿元、59.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22.9%、24.1%、2.6%。同时,建材、纺织产业增速超过30%,冶金产业增速达20%以上。
重点企业支撑快速发展。150家重点企业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80.7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成多。全市有269家企业半年工业总产值过亿元,同比增加了58家。
工业发展后劲增强。今年宜昌市规模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共201个,截至6月底已开工194个,其中3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