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一书是一部电机工业传记性行业发展史,更是一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产业史。我有幸参与了该书的编写全过程,从中启发很大,教育很深,受益匪浅,倍感亲切。
电机工业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整个产业链,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当代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产业转型、节能减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与电机工业的创新驱动密切相关。
发电设备快速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我们只能制造中低压火电机组;70年代发展到高压机组和超高压机组;80~90年代发展到亚临界机组。21世纪开始发展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产能由80年代中期的年产500万千瓦,到21世纪初开始(即从2006年到2011年),年产量连续六年达到1亿千瓦。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其中,全社会用电量为46928万亿千瓦时,火力发电设备90%以上可以立足于国内制造,而且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等效利用系数达到92%以上,连续七年达到较高水平。在发电设备领域,基本形成了上海、四川东方与哈尔滨三大电气集团,其火电、水电产量占全国70%左右的市场份额。
输配电系统超常发展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电网基本实现了交流500千伏和直流±500千伏为骨干输电网架的全国联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已经超过48万公里,22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已经超过200万公里。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13类输变电设备制造性能均在较高水平。
截止到2011年底,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导线可用系数为99.69%;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断路器可用系数为99.95%;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可用系数为99.8%;10千伏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10千伏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8%。
在我国1000千伏的交流输电和±800千伏的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都已建成。试运三年多来,实践证明性能可靠、运行平稳。它具有电压等级高、输电容量大、送电距离远线路能耗低的特点,有利于大容量水电、大型煤电和大型风电基地的开发,并且将发展新疆—甘肃、青海—西安、西北—华北、西北—华中、东北—华北、华北—华中、华中—华东、华东—南方以及海南—广东等区域联网系统。
综上所述,国内电气工业大部分产品以国内品牌为主,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设备总量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总体评价,安全可靠、性能良好。
我国的输配电产业实际上形成了西北的西电集团(央企)、新疆的特变电工集团(民营)和华北的保定天威集团(央企)三大基地。而低压开关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浙江。以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塑壳断路器、万能框架式断路器产品,特别是CM1、CM3、CM3、CM5等塑壳断路器,年产规模产能达到150万台以上,已形成国内领先的知名品牌,并且正在向国际品牌迈进。
(来源:全球五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