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上海主持召开由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重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AP1000核岛主设备大锻件”和“高温气冷堆核岛主设备大锻件”科技成果鉴定会议。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5位资深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通过听取项目工作汇报、审查各项鉴定材料、实地考察了165MN自由锻造油压机车间、热处理车间的设备和金工车间的实物锻件,最终通过上述两个项目国家科技成果鉴定。
鉴定认为,AP1000核岛主设备大型锻件综合性能指标和制造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温气冷堆核岛主设备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大型锻件均是世界首套,其综合性能指标和制造技术研究成果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定意见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稳定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为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业内分析认为,AP1000核岛主设备大锻件研制突破,标志着上海在国内率先形成三代核电核心装备成套生产能力;而高温气冷核电堆核电锻件的世界首台突破,将为我国自主设计的四代核电技术提供配套装备。
企校联合技术攻关
上重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AP1000核电整套压力容器锻件完成研制;除水室封头未交货外,蒸汽发生器锻件研制完成;整套稳压器锻件完成研制以及实现堆内构件用奥氏体不锈钢大锻件的国产化。此外,全球首套高温气冷堆整套压力容器锻件以及整套堆内构件锻件均完成研制。
据了解,在整个研制过程中,上重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设了“大型铸锻件工程技术中心”并成立了“潘建生院士工作站”,有效促进了AP1000核电和高温气冷堆核电核岛主设备用大锻件的研制进程,提升了特大型锻件的整体制造水平。
而且,为支持核电大锻件的研制工作,上重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对炼钢、锻造、热处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关资料显示,通过合作,我国研究和掌握了大钢锭多包合浇工艺技术,实现了500吨级钢锭的多包浇注;开发了大截面不锈钢钢锭熔铸技术;开展了大钢锭锻造过程空洞型缺陷压实的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异型复杂锻件的锻造工艺和专用工装;对锻件的热处理水冷温度场进行计算机模拟,为优化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