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胡立彪:国内设备何以不济

胡立彪:国内设备何以不济

时间:2012/7/26 9:00:02五金机械网点击率:56 字号:
[摘要]  “采用国外进口设备”这个说法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内厂商的广告宣传中,用于表明其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过硬。虽然这明显是一种“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心态,但

  “采用国外进口设备”这个说法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内厂商的广告宣传中,用于表明其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过硬。虽然这明显是一种“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心态,但淋干“宣传”的水分,这种说法的确道出了一个事实:国内设备不济。

  这当然不是“灭自家威风”。在我国起步较晚的个别领域,比如大气PM2.5及大气污染监测领域,几乎所有监测设备都要依赖进口。即使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医疗领域,国产医疗设备也一直处于落后地位,特别是高端精密仪器长期被进口垄断。“采用国外进口设备”固然可以为自己“贴金”,表明了企业实力,但这毕竟是要花钱为他人“送金”的,而且作为一种“长他人志气”之举,进口依赖还会埋下其他风险,比如,在设备维护、零部件更换、人员培训等方面将持续受国外设备制造商牵制,对我国一些行业产业整体发展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国内设备制造企业面对“国外进口”压力,应该做何感想?他们当然心里不好受了。以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为例,国内企业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中都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这与市场竞争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国内食品和包装机械产品一直存在着稳定性差、自动化程度低、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而相对高端的技术也都依赖国外引进。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有了技术才有质量保证,但恰恰在这方面我国食品设备制造业受制于国外,而且陷入了一种怪圈:设备比人家差,生产设备的设备也比人家差;要改变现状就得引进技术,而这一种引进技术还得靠另一种引进技术支撑,于是引进复引进,引进难自拔。

  技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研发出来的。国内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企业之所以技术落后,根本原因就在于不重视研发,科研投入太少。数据显示,国外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可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创新型企业甚至可以超过30%,而国内企业的这个比例却只有0.2%~0.3%。没有研发当然就得不到技术,没有技术则只好买,买不起就“借”(山寨),借不到就只有用不入流的技术低价竞争了。令人担忧的是,“不入流”的企业不是一家两家,而是遍布整个行业。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对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要求不高,即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却也没有做大做强的理想,小富即安,不愿意在研发上进行投入。而且,可以为整个行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力量也严重不足,科研院所或者缺少经费无力科研,或者忙于创收无心研究,产、学、研脱节,本来就不强的技术力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研发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既然研发投入不足,那就要花本钱加大投入。当然,这里讲的投入不光指金钱的投入,而金钱的投入也不光指添置硬件。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舍得在人才上花钱,这才是最有眼光、最有价值的高回报投入。有远见的政府领导和企业家要切实从政策上和物质上支持食品和包装机械的教育、科研、设计部门,使他们走在食品和包装机械生产的前面,而不是滞后于生产需求。对现有的食品和包装机械科技人才,要进行必要的规划、统筹协调,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和冷门、缺门无人攻关现象发生。大力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倡导科技部门的技术服务,技术连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使我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出现质的飞跃。

  与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一样,我国其他设备制造业也面临着国外先进产品的挑战和竞争,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要战胜挑战,抓住机遇,没有别的,唯有做好科研基础功课。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

热门关键词:胡立彪 国内设备 何以 不济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