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以及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机床行业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攀升,问题还不仅限于此,由于机床行业是一个技术和技能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力的技能和科学素养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机床业的招工难比起其他行业更胜一筹,而且,出生率的下降,也使得我国的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的来临,预示着未来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半自动化、自动化生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无论是上海国际机床展还是其他大型的国际化机床展,都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这种趋势,从近几届上海国际机床展的情况看,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在展会现场看到的有关工业机器人的展商、展品日益增多,例如著名的ABB公司、KUKA和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其展台前摩肩接踵的人流即是明证。发那科的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系列机器人广受市场欢迎:有用于“车身工厂柔性自动化系统”,如喷涂机器人(RobotP-250iA)、弧焊机器人(RobotM-20iA)、点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等。发那科公司的金属加工科销售经理刘大为介绍说,公司今年的销售额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汽车用户和机床行业,增长更为迅速。
KUKA公司则非常注重其产品在汽车生产领域内的系列化机器人应用,无论是弧焊、点焊激光焊接和切割、涂胶、折弯、包边、装配、冲压等等均有展出;据介绍,在金属切削方面领域,KUKA公司的搬运、上下料、去毛刺等机器人由于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加装延长臂后可使作业空间最大化。
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方面,自动化既是用户行业对高精度和高效率的追求使然,也是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必然要求。每届上海国际机床展,各个展馆展品都展现出了机械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交叉渗透的成果。如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的2MNKA9820纳米级精度微型数控磨床,采用了液体静压导轨、超精密直线电机、气体静压主轴、内装式电主轴等一系列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先进技术,能达到50nm的超高重复定位精度及极高的回转精度,实现纳米级别的加工精度。
显然,金属加工机床迈向更高境界的表征是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智能化,作为这一目标的前驱自然是实现自动化。上海机床厂在的另一展品显示了机器人与数控内圆复合磨床相结合的加工组合体,向自动化迈进了一步。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