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又有一家日资汽配企业大洋汽配项目,落实进驻位于丹灶镇的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而原已入驻该园的另一家日资汽配企业饭田(佛山)橡塑有限公司,则加快了其增资扩产的步伐,并在上周五进行了增资扩产的项目签约。
对于招商引资势头迅猛的丹灶而言,一家企业的进驻或增资,不再是什么“大件事”。但如果仔细分析,背后却有着相当的意味:
南海区区长郑灿儒带队前往日本招商后,在回来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日本之行便显现成果,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这是进驻丹灶的第26家、进驻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的第17家日资汽配企业。再加上企业增资扩产,汽配企业在丹灶聚集,已经“成行成市”,并逐渐构筑成新的产业支撑。
赴日本招商效果不一般
今年5月中旬,郑灿儒带队赴日本招商,亲自到多家日本企业登门拜访,并举办专场的现场招商活动。“现场好多日本企业围着我们要资料,回到南海后打开邮箱,发现里面一堆日文电子邮件。”丹灶镇镇长杨景刚说,日资企业的热情恰恰反映出他们想来中国投资的强烈意愿,这些邮件也充分说明了此次招商的良好效果。
南海的招商队伍和招商服务,最受日本企业看好。早在今年初举办的一次省级投资洽谈会上,就有日本企业对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的服务赞不绝口。而这次在日本大阪举行的招商推介会上,有身在日本、但有在丹灶投资的日本人,远道赶来大阪“捧场”,并且主动上台推介丹灶和南海。
日本工商界的口碑相传,给丹灶带来商机。最近,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的招商队伍,一直在忙着接待来自日本的客商,其中相当部分是日资汽配企业。
丹灶的园区“很火热”
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的火热场面,让不少前来考察的日本企业印象非常深刻,也让不少日本汽配企业坚定了在丹灶发展的信心。
6月1日,园区正式交付厂房给饭田(佛山)橡塑有限公司使用。
6月22日,佛山松和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机器设备正式进入调试阶段。
7月5日,佛山真来史素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厂房交付使用。
7月6日,饭田(佛山)橡塑有限公司增资建设二期厂房,占地面积5700多。
而今年2月,日本发动机气门、气门锁最大生产商富士气门在此正式投产,预计今年底气门年产量为1200万支,2015年将达到2700万支。
在另一处民营产业载体,今年3月,日资汽配企业是三山技研(佛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投产,主要生产AT换挡机构构成零件、ESCN换挡面板和KNOB换挡杆,预计2015年企业营业额达到596万美元。
如此般“火热”的背后,是丹灶的干部队伍提升效率、抢抓机遇来实现的。
“机遇是通过效率来体现的,"快"就意味着把握了机遇,迟了就什么都没有。”在不同的场合,“速度”、“效率”常被丹灶镇的政府领导强调。
契合产业链引入欧美厂商
5月底,上海—佛山产业链对接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世界500强意大利菲亚特汽车集团成员玛涅蒂—马瑞利集团签约进驻佛山南海丹灶,设立马瑞利汽车照明系统(佛山)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3000万欧元,将主要设计、组装、制造和销售高端车灯,计划明年10月投产。
该项目将主要为一汽-大众南海工厂配套,至此,已有8家一汽-大众的配套企业落户丹灶。而除了背靠一汽-大众所展现的庞大产业版图外,马瑞利项目还折射出另一个信号:欧美汽配企业同样有着强烈的投资需求。
“日本是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园的重点招商对象,但是丹灶的大门向各国有实力的企业敞开,只要能契合我们的产业链。”杨景刚说,依托现有的汽配产业基础,丹灶将加大招商力度,致力于建链、补链、强链。
佛山国家高新区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已经引入了4家欧美企业。
汽配聚集助推产业转型
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专业镇,丹灶镇近些年马不停蹄地布局汽配产业。2008年,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启动外资工业村建设。以此为起点,去年,丹灶镇创新打造“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自2004年以来,丹灶镇已引进包括8家世界500强在内的26家日资汽配企业扎根。
在招商过程中,丹灶镇独辟蹊径,主要瞄准日本中小企业进行招商,通过政府搭建产业载体为主的方式,规模化地引入日资中小企业。
而随着这样一种发展态势的形成,丹灶的产业经济正在转型。
“丹灶镇是典型的传统五金产业专业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五金产业在镇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多年来,丹灶镇五金产业产值一直占据地方生产总值70%以上,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随着汽配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产品产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地方税收贡献则每年持续保持高增长,该产业也逐渐成为丹灶镇又一主导产业。原外资工业村作为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的“起点”片区,虽然土地面积不到200亩,但企业全线投产后产值却可达20亿元。而整个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园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接近40亿元。
成功于汽配产业,为什么?
几乎每个月,南海丹灶镇都有新的汽配企业进驻、投产。虽然位于南海西部一隅,但丹灶镇汽配产业的发展态势,着实让人欣喜,不可小觑。
这是丹灶镇招商引资的阶段性成果。21世纪初,在南海招商引资的大潮中,丹灶曾经做过相当多的尝试,而最终,历经几届政府班子的努力,丹灶的汽配产业逐渐形成聚集。虽然现在说“修成正果”为时尚早,但成果确实显而易见。
丹灶以传统五金制造业为支柱产业,但2004年捷贝汽车零部件公司落户后,汽配产业蒸蒸日上。
能在汽配产业上成功,为什么?
自日系三大整车厂落户广州之后,广州周边地区瞄准汽车、汽配产业的招商就没有停止过。丹灶从中分到了一杯羹。招商队伍的努力已不必说,丹灶的产业发展策略尤其值得赞许。
在面向日资汽配企业时,丹灶专门瞄准中小企业招商,并通过政府搭建载体的方式,消除这些中小企业的顾虑。从招商的具体对象和方式来看,丹灶已经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差异共赢的发展格局。
再者,丹灶引入的中小型汽配企业,产品分工很细。譬如捷贝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是生产刹车片的,就仅仅生产这种产品,甚至一段时间都只生产少数几个型号。即便是传动轴、离合器、刹车片、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气阀等同属机械领域的企业,每家企业的产品都拥有不同功能,产品不存在同质性,相互之间更多的是伙伴关系,这使得丹灶汽配产业圈抱团发展意识强烈。
摸清了汽配产业的“底细”,丹灶镇招商时才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汽配产业的培育,也得以成功。
另一种意义在于,汽配产业的发展不仅形成新的经济支柱,更产生一种带动力。今年开始,本地一些五金企业也“试水”汽配产业。虽然面临技术、标准等门槛,但面对汽配产业的“大蛋糕”,不少五金老板都相当有激情。
(来源:全球五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