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柴动力和江苏熔盛重工的股权转让合同签订已经一年多,国资委和商务部的批复也快接近一年期限,熔盛重工何时履行要约收购没有任何进展,重仓全柴动力的机构投资者坐不住了。
机构投资者控制不了该收购的进展,却要承担该收购的结果。机构投资者当然愿意看到收购成功的结果,只是,目前股权受让方熔盛重工可能存在违约的风险。
全柴动力目前的股价与签订收购合约时的股价有20%左右的下跌,受让方熔盛重工不免嫌贵。同时,熔盛重工所在的造船业正处于低迷阶段,高达几十亿的收购资金对于该公司可能不是小数目。
7月3日,兴业全球基金和东方证券联手致函全柴动力及熔盛重工,要求就要约收购事项召开公开说明会。截至一季度末,兴业全球旗下产品分别为全柴动力第三和第十大股东,合计持有约3%股份。
近日,兴业全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已经向监管层和上交所致函,对全柴动力要约收购被搁置一事做了汇报,监管层表示高度关注。”
7月10日,全柴动力董事会办公室的人士用三个“没有”回答记者:“没有收到兴业全球的信函,我们也是从网上看到这封公开信的;没有着手准备公开说明会;和大股东进行过沟通,没有最新进展可以公告。”
要约收购为何被拖延
去年4月26日,H股上市公司熔盛重工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订合同,通过其子公司江苏熔盛共斥资21.5亿元购入全椒县人民政府所持全柴集团100%国有股权,但由于全柴集团为全柴动力控股股东,江苏熔盛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全柴集团100%股权,进而间接持有全柴动力44.39%股权的行为,已导致其拥有全柴动力的权益超过30%,进而触发了法定全面要约收购义务,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测算出的要约收购价为16.62元/股。
问题在于,股权转让合同是否生效,目前还存在争议。
今年6月份,熔盛重工在港交所公告称,收购条件没有全部达成,股权转让协议还未正式生效。
按照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人士的说法,一般来说合同签订之日起就已经生效,而熔盛重工和全椒县人民政府签订的这份转让合同附有主管部门批复等生效条件,自批复之日起,合约自然生效。
裕晋投资的人士认为,熔盛重工在履行要约收购之前,必然会衡量履约和违约的两种结果,目前来看,熔盛重工违约的可能性很大。
熔盛重工已经向受让方支付了30%的首付款约6.4亿元,剩余款项按要求将在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1年内付清。以要约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6.62元测算,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人民币约26.2亿元。熔盛重工已经将5.2亿元存入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账户,作为本次要约收购的履约保证金。
如果熔盛重工履行约定,全柴动力的投资者获得了每股3元左右的套利差价,而熔盛重工要以46亿资金购买全柴动力的全部股份。裕晋投资的人士认为,按净资产计算,全柴动力最多值20个亿,而且私有化全柴动力并不是熔盛重工这次收购的目的。
翻看熔盛重工的2011年年报,主业造船业处在低迷阶段,公司的长期借款为100个亿,短期借款154亿,账上现金约62亿,掏出几十亿收购全柴动力比较吃力。全面收购,又是亏本买卖,怎么算都不合适。
按市盈率计算,全柴动力每年盈利2000万-3000万,熔盛重工花46个亿收购,支付价接近200倍的市盈率。作为在H股上市的公司,熔盛重工需要一个A股融资平台,而不是一个收购后即退市的公司。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