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走出印刷设备引进的三大怪圈

走出印刷设备引进的三大怪圈

时间:2012/7/6 11:51: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36 字号:
[摘要]  在各大国际、国内生产厂商云集的展会上国人频频签约,我国已成为众印机制造企业之“兵家必争重地”,印机销售如此火爆,印刷市场真好到如此地步吗?不得不说,跟风购买设备也是其中重要

  在各大国际、国内生产厂商云集的展会上国人频频签约,我国已成为众印机制造企业之“兵家必争重地”,印机销售如此火爆,印刷市场真好到如此地步吗?不得不说,跟风购买设备也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虽说设备在加工制造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好的设备就生产不出好的产品。但是一次次地陷入贷款购买设备、为了还贷款找活源、循环往复为机器打工的怪圈之后,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开始意识到引进设备不能盲目,唯有“三思而后行”方可事半功倍。“三思”中必须的一个思考就是对整体情况的了解,那么接下来看看现在国内企业在使用设备时出现的三大怪圈。

  怪圈一:有规模,却无CTP

  在中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的印刷企业里正出现以下现象——企业规模不小,印刷机也有两台以上,却没有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CTP)。这似乎与国人跟风购买CTP之风背道而驰,原因何在?该类企业云:硬件提升易,软件配合难。花钱买CTP可以,企业资金也允许,但是企业内部员工的操作能力跟不上现代化的设备。反复出现问题之后,企业管理者开始头疼,设备操作人员因为不会用也叫苦不迭,既然用着不顺手,合适的人也不可能马上找到,那还不如不买。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部城市,在全国各地都有雷同的企业,也不仅局限在CTP领域,在数字印刷等先进的技术领域都存在。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印刷技术也如同坐着火箭般经受着各种变革,而在传统的印刷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却尚未跟上这个步伐。

  因此,一方面社会的培训组织应当看到这一越来越明显并且巨大的人才缺口,加强对数字化印刷相关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印刷企业也要做好企业人才的储备,否则购置设备也只会令先进的设备无用武之地。

  怪圈二:有速度,却无业务

  当今是一个追求速度、追求自动化的时代,新近结束的德国德鲁巴展会上展出的先进设备,让印刷人不得不感叹:传统印刷业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数字化冲击。但殊不知印刷企业的业务是一单单做出来的、一张张印出来的,实际得很。而国内的印刷企业更是以使用传统技术和设备、工艺者居多。近日,更听到一些企业管理者的心声:设备一再提速,但业务竞争环境愈加恶劣,生存可谓举步维艰,越来越艰难的竞争环境下,再高速的设备没有饱和的业务量作为供给,也只能作为闲置。

  因此,光提速对于一些业务饱和、现有机器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的企业来说非常适用,但对于一些普通企业而言,提速却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找出企业的差异竞争项目,找到更多的业务源才是让先进的设备高速运转起来的先决条件。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