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久保田宇都宫工厂一出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高元恩就感慨地说:“我四年没有来看,变化竟如此之大,数字化制造被广泛的应用”。
宇都宫工厂是久保田公司在本土的主要生产基地。目前工厂有员工680余人(其中正式员工369人,其他为季节工和外包人员),这里每年生产21000余台乘坐式插秧机(占日本国内市场的43.6%),生产11000余台水稻收割机(占日本国内市场的46.3%)。插秧机基本机型是17种,变型产品有127种;水稻收割机基本机型是23种,变型产品有129种。
久保田宇都宫工厂的庄村孝夫厂长在中国苏州久保田公司工作了许多年,见到中国农机同行很高兴,全程陪同我们参观。
IT信息化制造与农机产品
日本企业的柔性化制造我们早已耳熟,也是国内农机企业正在不断努力学习和推进的生产模式。但是看了久保田公司的“混流生产模式”还是让我们颇为的惊讶和震惊。在这里,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多个产品被布置在一个生产线上,而且一台插秧机紧跟一台收割机,交替布置同时生产,不像我们国内的农机企业按产品分设生产线或车间,调整一次产品费时费力。久保田公司将这种混流交替生产的好处总结为:适时反馈市场需求;有效使用工厂和设备;缓和生产的波动;削减间接工作人员和人事费用等等。这种方式的不足,他们认为是“作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工作内容繁多”。
久保田公司认为,农机产品的一个独特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季节性非常强,它们统计农机产品生产旺季的工作量是淡季的3~4倍,因而其生产活动的特征就是要根据生产量不断变动,及时调整。在随后的考察中,我们看到日本主要的农机企业几乎全部使用了这种“混流生产方式”。
混流生产是继柔性化生产后的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混流生产是将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方法基本相同的若干个产品品种,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科学的编排生产顺序,实行有节奏、按比例地混合连续流水生产,并以品种、产量、工时、设备负荷全面均衡为前提的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在产品市场响应速度、制造成本降低、劳动力有效调配、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优势在哪里,很值得国内企业加以关注和研究。据我们所知,国内农机行业中至今还没有企业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
混流生产模式必须要依赖IT信息化技术,要将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随时随地的掌控在管理者手中,要将多种产品的制造信息以可视的形式传达到各个生产节点和位置,员工按照这些指示准确无误的装配。久保田公司依靠信息化技术,坚持“五现管理”的改善活动,不断减少工序、完全标准化的作业,以此来消除制造的浪费。
混流生产的基础是工厂内部的物流要完全实现数字化管理。装配线上一台产品配置一台零部件配送小车,两者同步移动,也就是每台产品的零部件全部被装在一部小车上,小车上的零部件取用完了,装配也完成了。
(来源:中国机械设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