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南省科技厅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落实全省经济运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积极作为,持续求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一、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引导,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近年来,河南省颁布了《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出台了《河南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认定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河南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强化了顶层设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在出台政策的同时,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投入减免所得税等促进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仅2011年就有企业税收优惠30多亿元用于研发投入。
为支持全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省科技厅加强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战略合作。近年来,河南省与科技部进行了四次省部会商,每次会商都把支持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重点。通过省部会商,加强与国家层面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河南省企业在项目经费、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得到国家大力支持。2011年,仅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方面,河南省共有172个项目获得支持,资助金额达到1.2亿元。
(二)组织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省科技厅集中科技资源,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超高压变电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数字化装备关键技术、新药创制及中医药现代化等11个重大科技专项,共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项目54个,省财政科技投入4.19亿元,引导承担企业研发投入24.84亿元,新增产值406.61亿元,利润64.34亿元,税收23.29亿元。2012年,省科技厅围绕重点领域新启动实施23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总投入32.22亿元,研发投入9.23亿元,预计新增产值238.75亿元。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继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并通过GL认证,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在国家电力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成功应用。目前已实现订货300多台,合同金额近30亿元。中信重机研制开发的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建成投产使用,标志着我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省重大科技专项“丙二腈合金清洁镀金技术”项目,成功解决了国际电镀业多年来存在的氰污染世界难题,已建成了年产50吨生产线,在“神舟”飞船系列、“嫦娥一号”及国内310家电镀金企业成功应用,推动电镀金行业逐步实现清洁无害化安全生产。
(三)以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全省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从2009年的6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1300多家,其中国家级66家,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国家、省、市三个层次相互连接的研发创新体系。目前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已达到430个,其中建在企业的占90%。建在企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居全国前列。全省省级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新产品贡献率分别达到全省大中型企业平均水平的5.1倍和6倍。经过多年努力,河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中信重工的“矿山重型装备”、中铁隧道的“盾构与掘进技术”、洛耐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先进耐火材料”等7个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有6家建在企业。目前,河南省的重大科技需求和技术突破均来自于企业或以企业为主导,企业的需求已成为河南科技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四)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提升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从2009年起,省科技厅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龙头,着力组织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过去松散的点对点短期合作模式向着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相对稳定的合作方向发展。加快省内外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增强相关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截止到前,已围绕风电、轨道交通、中医药、小麦、生物疫苗、耐火材料等产业成立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5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0家。联盟集聚了省内外130多家企业、40多家高校和50多家科研院所。据初步统计,15家联盟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2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36项,投入省级财政科技资金1.8亿元,带动项目总投入84.60亿元,其中研发投入12.77亿元。15家联盟运行以来,已申请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了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新路子
(五)创新服务方式,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省科技厅根据《河南省2012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分解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和责任处室,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组织开展专题技术成果对接活动。突出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技术成果需求,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对接服务,今年省科技厅举办了重大科技专项“丙二腈合金清洁镀金技术”、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充填液压支架、南阳博瑞康科技有限公司裕丹参产业化开发利用等科技成果发布和对接活动,邀请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参加,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丙二腈合金清洁镀金技术”在对接会上签定订货合同34亿元。二是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计划实施三年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人数已达6670余人,参与实施农业科技开发项目611项,获取各种投资近20亿元,实现利润2.4亿元,帮助企业申请各类专利671件,使242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414家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截止目前,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219家,高新技术企业630家,使全省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数量跃居中西部地区前列。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的培育和辅导。通过在科研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有力支持,举办上市融资培训班,积极向券商推介等服务,加强对企业上市融资的引导和培育工作,帮助更多的企业尽快上市融资。2011年全省又有11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占全省新上市企业数量的85%,融资金额约77亿元。截止目前,全省95家上市企业中,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基本占据全省上市企业的半壁江山。四是积极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2011年12月,国家高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洛石化的高新技术收入指标提出疑问,要求核实说明。卢展工书记、郭庚茂省长、徐济超副省长对此高度重视,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省科技厅做好相关工作。省科技厅按照领导批示和国家高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及时将问题反馈到企业,并组织了复核会议,邀请专家和企业人员到会,共同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随后出具了正式核查情况报告,上报国家高企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议洛石化通过备案给予认定,并三次向国家高企领导小组办公室做了专题汇报。通过积极沟通和争取,国家高企领导小组办公室于5月14日复函同意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备案。5月24日,省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联合下发了认定文件和证书,并已发放给洛石化。
二、下步措施
(一)组织企业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组织相关企业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进度,着力推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实施 “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T700高端碳纤维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兆瓦级风电机组主轴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连续萃取重相乳酸生产高品质乳酸钠新技术”等重大科技专项。二是实施“非道路型大功率柴油机研制”、“玉米机械化收获过程关键装备研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实施 “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四是实施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一批民生科技重大专项,促进民生科技产业发展。同时,根据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加强调研,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适时再谋划筛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专项。
(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针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集成省内外科技资源,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幅度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下一步,将继续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牵头作用,按产业链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支持和引导产学研结合,拟新组建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启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科技开放合作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一是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把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其发展壮大,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加强集成,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创新产品,培育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二是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工程。以运用国内外科技成果在河南省实现产业化、提升河南省运用国内外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促进全省发展和科技进步为目标,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工程。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与省外、国外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及成果转化。通过工程实施,促进科技扩大对外开放合作,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提升各类创新主体和载体的创新能力。对列入工程实施的项目,以奖代补、后补助的方式择优支持。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通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重点支持全省进入中试以后的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重点高新技术成果在企业的产业化,推动科技成果在中小企业的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介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列入工程实施的项目,择优列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中小企业创新专项和成果转化专项支持。
(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以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面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及符合发展战略布局的转制科研机构和市级中心新建5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建在产业集聚区内的29家,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内的6家。加快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孵化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创新带动能力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引导产业集聚区加速科技创新步伐走创新驱动道路。
(五)加大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在财税政策方面,将继续加大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引导作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并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金融政策方面,将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和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