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研究 > 汽车业第三次转移将催生“中国模式”?

汽车业第三次转移将催生“中国模式”?

时间:2010/9/25 17:52:11五金机械网点击率:22 字号:
[摘要] 量变终将催生质变。9月16日到17日,由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发起的首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车展期间举行。这是一场全球顶尖的高峰汽车行业论坛,高朋满座,被称为汽车业“达沃斯”。全球性论坛的首次

    量变终将催生质变。9月16日到17日,由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发起的首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车展期间举行。这是一场全球顶尖的高峰汽车行业论坛,高朋满座,被称为汽车业“达沃斯”。全球性论坛的首次落地,折射出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业新中心的趋势。此次论坛也成为2010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西部汽车市场今年持续升温,成为拉动国内汽车消费的新引擎。“中国私家车第三城”成都作为西部最大的汽车消费城市,更注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得益于此,“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成都车展一年旺过一年。尽管仍缺乏全球首发车型,但成都车展在参展规模、观众人数等方面,已成为最具人气和吸引力的中国四大车展之一。

   汽车业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

   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在“全球汽车论坛”上表示,全球汽车业经过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近100年以前汽车业工业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主要以福特的流水线为标志,形成规模化生产的特点;第二次是以丰田的精益生产为标志,汽车工业从美国向日本转移,形成精益化生产的特点;而在最近几年,汽车工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的经济体转移,“这个趋势我们认为是势不可挡的”。

   论坛上,张宝林的“三次转移论”深受国内外汽车业人士认同。他还认为,汽车产业的第三次转移以低碳化、绿色环保为主要特色,将在中国以致世界形成以低碳化为特点的新一轮汽车业发展潮。

   北汽控股总经理旺大总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每一次汽车工业的转移都会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面向中国的第三次转移,首先肯定是以低碳汽车、新能源汽车为方向,另外则可能将产生汽车业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模式。

   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总结论坛共识时认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车工业会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转移。

    “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体系和自己的品牌,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成为论坛共识之一。与会者认为,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约三分之一是低端产品,必须要在技术、质量、安全和可靠性等四个方面取得突破。而中国汽车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品牌建设重视度不够。自主品牌一方面要坚持加大研发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重视品牌建设,在品牌上应“舍得花钱”。

    新能源汽车则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论坛认为,10年之内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阶段,之后就将进入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替代阶段。从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变,也会使汽车的基础技术、汽车制造商的固有技术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整个汽车行业的变革。作为汽车制造商,意味着将面临痛苦的抉择。


   ■他们眼中的中国汽车业

   美联储经济学家Prescott(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地了,2010年生产了1300万辆,预测到2020年,会达到1500万辆,到2030年达到7500万辆。到时候,人口大概是15亿,人均汽车保有量会达到1000人里面有800辆汽车,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或者更高。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耶克萨:在全球贸易逐步扩大的进程中,亚洲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全球经济依然不稳定,正在复苏过程当中,但亚洲国家也必须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参与到全球合作体系当中,包括依照全球统一的规则进行贸易活动,技术合作与广泛贸易合作是大势所趋,希望中国汽车产业能够完全融入世界汽车行业。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Ingrassia:投资应该是在国家自由的流动。我们知道吉利收购沃尔沃,而且是100%的收购。但是如果是一家美国公司或者日本公司想收购吉利的话,他只能收购50%。所以我希望投资在国家自由的流动,我想中国政府应该放宽投资的限制,特别是跨国公司如果想要收购中国的汽车企业的话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AndyWilson:在2009年的时候,尤其在过去12个月,我们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上非常大的买家。而在2007年,当时一些跨国界兼并事件,美国、德国、欧洲、日本是主要的买方。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汽车业 第三次 转移 中国模式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