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斯柯达的第一辆量产新车Octavia明锐正式驶下生产线,标志着大众集团在中国已经全面展开了平台战略。
平台战略是德国大众首先在汽车行业提出并实施的,这个战略就是在同一平台上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这些车的动力总成、底盘一样,但外观各有不同,即看得见的地方都不一样,看不见的地方都一样。这个战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尤其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环境。
从目前的中国市场看,只有以前的老产品每月可以销售7000~8000辆,甚至达到1.7万辆,新车的月销量多在4000辆左右,如此销量难以形成经济规模。随着竞争的加剧,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成本日益增加。于是从2005年开始,在中国进行降成本计划,其中引进平台战略应是最重要的动作,以应对众多品牌向大众产品发出的挑战。
斯柯达Octavia明锐在上海下线,与其说是上海大众展开了双品牌战略,不如说是与德国大众展开了同步的平台战略。PQ35平台是大众最先进的A级车平台,目前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推出了途安、开迪和速腾,Octavia明锐则是这个平台上的另一个新锐。
就技术而言,Octavia明锐与速腾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Octavia明锐采用了更加先进的1.8TFSI发动机,动力更强、更节能;Octavia明锐的车身外观与速腾有所不同。驾驶室的核心部分与PQ35平台上的产品一样,采用了热成形的超高强度钢,这种钢材的强度达到1000兆帕,在不增加车重的情况下大大加强了车身的强度,同时采用激光焊接技术,使车身非常坚固。尽管Octavia明锐来自捷克,但Octavia明锐从设计到制造都非常德国,所有材料、工艺和标准都必须符合德国大众全球统一的标准。
目前中国市场上,多数跨国公司的产品没有把平台拿到中国来,而是把国外平台上的一个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在中国进行大量适应性改进,一款车大约花费两年的时间,必然导致成本升高。如果简单应付,日后必然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对品牌声誉也会造成伤害。PQ35平台在几年前就已经落户长春,并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适应性改造,形成了一个适应中国道路环境的、达到国际标准的A级车平台。如果同时以4款车分摊一个平台上的开发费用,将弥补大众产品在材料和加工设备方面付出的巨大成本,从而大大降低大众产品的成本。
Octavia明锐在上海量产,无疑将与速腾一起形成在A级车市场上新的合力,大大提升大众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同一平台的产品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就是Octavia明锐如何形成个性化销售,以降低同平台产品间的竞争问题。但无论如何,平台战略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以相对低的价格买到高品质的、符合自己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