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一位管环保的领导说,你潘石屹就是PM2.5的最大制造者,我们是监管部门,你还跟我们过不去。我吓坏了,安排所有的工地整治。”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一条微博称。
根据潘石屹的介绍,工地扬尘是PM2.5的第三大来源,北京有开工面积1.8亿平方米,比整个欧洲还多,“又奔波在治理PM2.5的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PM2.5治理同时推进的还有PM2.5的监测,以及监测仪器的采购标准。
本报获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日悄然印发了《PM2.5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指标与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与要求》),用以指导第一阶段PM2.5监测能力建设。
根据环保部5月24日印发的《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重点区域的74个城市要在今年年底前,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指标(PM2.5、CO、O3等)监测。
此前,曾有报道指出,在PM2.5的自动监测技术路线上,振荡天平法监测结果较β射线法偏低15%-17%,这也是去年北京环保局比美国大使馆监测数据低的原因之一(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仪器采用振荡天平法,美国大使馆监测仪器采用β射线法)。
“上述争论可以平息了,《指标与要求》表明两种路线都可以,不过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一位地方环境监测站的站长对本报记者指出,“这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PM2.5自动监测仪器的采购将大规模启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