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6日,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在湖北麻城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
马勒和三环为何走到一起
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是在原湖北三环气门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由德国马勒集团公司和湖北三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双方于2005年5月开始接触,并于2006年9月正式签订合资合同。今年1月1日,合资公司正式运营。
马勒集团在全球四大洲22个国家拥有70多个生产基地和8个研发中心,2006年销售收入达42亿欧元,气门产销量居全球第三位。马勒集团主要产品分为活塞及发动机部件、过滤系统、气门驱动系统三大块。可以说,成立合资公司是马勒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的一部分。
湖北三环气门有限公司是三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有职工1600多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资产1.8亿元,合资前具有2300万支气门的年生产能力,主机配套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涨价、主机厂压价等因素,三环气门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业内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企业的规模不足以支撑一支强有力的研发队伍,在技术上很难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另一方面企业还要面临产品被低水平仿制的尴尬,国内很多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在这种背景下,三环气门公司选择走合资这条“强强联合”之路,也就不那么让人感到意外了。
马勒三环雄心勃勃
马勒三环负责人认为,人们对于轿车市场和重型发动机市场的关注,使发动机对于气门的需求量增加,气门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方面,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进入私人需求为主的阶段,轿车消费的潜力十分巨大。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轿车产销量年均增速在20%左右。另一方面,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强,重型载重车及特种工程机械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外内燃机研发技术的升级和国家鼓励绿色柴油机开发应用的政策措施不断到位。2004年以来,国内各大柴油机企业将重点开发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柴油机产品,并相继推出了几款柴油机,直接导致行业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市场竞争的焦点也随之改变。
马勒三环据此预测,到2015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在800万~1000万辆之间,其中轿车年产量将超过350万辆,因此,气门总需求量将达到3.7亿支。而合资公司的成立正好可以实现双方技术与成本的优势互补,巩固现有的市场,并使其得到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依托马勒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进入国内外高端产品市场。
据了解,马勒三环相关设备的投资已经开始运作。在未来五年内,马勒三环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形成7000万支气门的年生产能力。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