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国外是迟早的一步,但是参加车展和进军国外市场却是两个话题
去年是吉利汽车到底特律车展上亮相,今年则是湖南长丰汽车。去年吉利在过道上参展没有花钱,今年长丰汽车不好意思模仿吉利,估计美国方面也可能不答应,因此必须付钱了,好在付钱不多,据说是上千万元人民币。
长丰到底特律车展干什么去?所有的说法都是它想要打入美国市场,中国媒体这么说,国外媒体也这么担心,而长丰董事长李建新也表示长丰此次参展是其走出国门的关键一步。他的进一步阐述是:长丰将用2~3年的时间继续研究和改进产品,同时发展北美营销网络,计划在2009年打入北美市场。他预计长丰在美国市场“年销售五六万辆没多大问题”。
我们注意到底特律车展在北美热闹上演的同时,中国国内汽车媒体关注的焦点就是长丰汽车。而实际上,尽管长丰汽车在主展台地下非主力展场的小展台,西方媒体依然将它的出现当成重大新闻。比如底特律车展第二天,当地最主要的两份报纸都在头版发布了长丰汽车将进军美国市场的消息。
但是你会真的相信长丰要进军美国吗?恐怕不会。李建新的真实目的应该是将底特律车展当成一场超级广告秀,媒体们在这段时间都心甘情愿地落入他的议程设置之中,即使《汽车商业评论》也不例外。长丰被提及了,这就是他的成功。
总部设在湖南省长沙市的长丰汽车是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第二梯队。它1950年代以军工业务起家,大约在10年前才通过与日本三菱汽车合作开始生产SUV。严格说来,它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知名度并不高。此次参加北美车展,无疑将大大提高其在中国的知名度。
李建新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向长丰正在出口的海外市场传播其名声。或许亚非拉朋友同中国消费者一样,普遍都会吃这一套。因此,还有什么比参加底特律车展向全球传播企业形象更好的机会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2006年,李书福前往底特律车展,此前还前往了法兰克福车展。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汽车公司中,李书福是最著名的做秀大师,他总能够把握先机。这次,李建新也学一把,只不过比李书福慢了半拍。
同样持有这样想法的还有长城汽车和中兴汽车,它们的产品和长丰一样,未来更多销往经济欠发达的海外地区。当长丰汽车签下参展合同的时候,长城汽车干脆放弃了参展计划,中兴汽车则选择了更加便宜的方式,在展会对面的酒店进行展示。
全部都是非常理性的行为。因此,当全球媒体非常认真地探讨长丰汽车是否能够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我想起的是这样一句格言: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不要低估中国汽车公司这些领军人物的智商。他们不会不知道丰田和现代汽车在美国的前车之鉴,他们也不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几斤几两,他们所要的就是上述的媒体效应,需要将参加底特律车展当成一场全球广告秀。
不过,西方一些媒体对长丰汽车进入美国的一些告诫却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未来的动作有着借鉴意义。
通用汽车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说,“如果我是中国自主品牌,在进入(美国等)成熟市场的时候,必须做好充分的考虑。在自身产品和战略不成熟的时候,不要把进入美国市场作为一个实验。”
美国“年度汽车奖”的评委、资深汽车杂志编辑保罗说:“这些车的毛病太多了,就比如长丰猎豹CS6,这么大的汽车,用的柴油发动机根本不相匹配,太小了,美国人不会认同。SUV和皮卡是美国车的强项,日本车都比不过,在中国市场都没多少份额的长丰要打入美国市场,你觉得可能吗?”
事实上,这些汽车人士的话给想在世界性车展上扬名的中国汽车形象打了相当的折扣。当媒体将这些汽车公司参加国际性车展和进军国外市场两个话题混为一谈并热烈讨论的时候,他们达到了墙外开花墙内香的目的。但是此中埋藏的巨大风险是,盲目到国外,到竞争更加残酷的地方中去亮相,它所带来的副效应不可避免。
如果中国汽车公司自己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产品在国内市场都没有得到消费者真正认可的时候,你就想去展示自己的形象,展示给世人的只能是中国汽车并不为佳的第一形象。你会感觉到相形见拙,或者有点鸡立鹤群。这个形象一旦传播出去,那么想要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中国其他汽车公司也将为之陪绑。
中国企业走向国外是迟早的一步。但是绝不能为了目前的短期利益而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务本求实,万万不可浮躁冒进。中国建国50年来,我们最大的教训是冒进,犯了两次错误:一次是经济上的跃进,一次是文化上的跃进。在这个意义上,竺延风提出耐得住寂寞20年是有道理的。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