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看,2007年客车行业发展有太多的利好消息: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地发展;2008年奥运车辆更新期的临近;“十一五”规划进入第二年的发展期;客运客车更新期的集中到来等。
对于2007年客车行业发展走势的评判,除了业内一致看好的市场持续增长外,我个人更看重客车行业的调整。由于目前客车市场需求还没达到饱和,加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相信在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客车行业产销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只是增幅可能会有减缓的趋势。
政策正助客车行业逐步调整
从中国客车市场近十几年来发展的历史来看,并不仅仅是量的简单增长,更重要的是在于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建立和加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客车业经过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市场结构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来解决,这就需要行业进行调整。2005年以中央宏观调控为标志的行业调整可以看做是客车业调整的开始年;2006年一系列重要法规的颁布,政府主管部门强力介入行业发展,在2007年可以预见这种调整将逐步深化,预计要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才会慢慢使目前的市场格局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般来讲,行业调整的手段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主管部门的政策性调整。国家近两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客车产业设定各种限制,对客车行业发展步入正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客车行业虽然是汽车行业中比较小的类别,但却同样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但是从目前看来,国家的立法也相对滞后,今后几年还需要不断努力。
二是市场机制的自我调整。当一个产业长期处于高速发展期时,往往会出现例如供需矛盾、结构矛盾、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市场经济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调节,当供给不足时,会通过吸引外来资本或行业内企业增加投资来解决,上世纪90年代时的客车市场就是这样。当大批企业成长起来,市场就出现了需求不足的问题,这时价格战已经成为市场调节的必要手段。
行业调整的顺利开展是离不开上述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要注意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政府包办,本来应该是由市场调节的,政府出手解决;二是市场万能,政府放任行业发展,虽然市场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利用效率,但是市场却不能实现社会公平,不能避免垄断等现象的发生。
调整将呈现四大特点
笔者认为,2007年中国客车行业的调整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实际上是市场调节机制起作用的结果,是社会资源向合理有序使用转变的过程。2003年开始,中国客车市场的前六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基本在60%上下浮动,2006年也没有太大的升幅,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年销售量超过1000辆的二线企业,它们的数量在2006年上升到了30家,比2005年多出了五家;销售量低于300辆的企业在快速减少;介于300~1000辆之间还有大量的三线企业,这也将是今后几年市场清理的重点。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正在由原来的分散性分布,转向一、二线企业集中,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政策也有利地促进了这种变化的发生。
第二,价格竞争将进一步激化。价格也是市场调节的手段之一,现在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实际上是考验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也是企业市场化的必要历程。从这个角度讲,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还没有达到顶峰,还将继续激化。有些专家提出客车正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产品竞争还将主导市场格局。品牌竞争虽然是一些细分市场中得到认可,但仍不是市场主流。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