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先进装备贸易逆差严重、高端装备与智能装备严重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产业健康发展。而智能制造技术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其中,全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将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内容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
智能制造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
本专项将按照抓住高端、突出重点、企业主体、服务发展的原则,结合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前沿制高点,研究智能制造基础理论,攻克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并进行示范应用和产业化,为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奠定技术基础。
一、形势与需求
(一)现状与形势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各类科技计划并依托国家重大工程,突破了一批长期受制于国外、长期依赖进口的高端装备和智能装备,如盾构机、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精密加工中心等,同时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壮大,有些企业逐步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截止2010年,我国制造业中的手机、彩电、粗钢、水泥、微机等220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1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达到15.6%,美国为19%,日本为15.4%,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制造业主要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为辅;产品组装为主、功能创新为辅;系统集成为主、部件攻关为辅;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为辅。基础支撑技术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