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消息万吨巨轮进出港口、重型车辆在工地穿梭、大型园区崛起、巨型石化储罐矗立……珠海高栏港经济区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作为珠海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平台和引擎,高栏港经济区近年来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精细化工为主导,港口物流业为支撑的“三加一”产业新格局,在珠江口西岸乃至整个华南临港产业版图上的地位日益凸显。今年底,路博润、珠江钢管、华润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中海油等一批项目也将在明年投产,高栏港即将结出硕果。
1、四年大开发 产业格局初成
4月24日,三一海洋重工产业园在高栏港正式开工建设,这一产业园包括港口机械、工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三大业务板块,计划总投资200亿,2013年年产值将达50亿,5年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就连他们在港区帮助下建成的一个临时厂房,都在去年创造出10亿元年产值。
三一集团表示,布局珠海,瞄准的是国际市场。三一集团还将以珠海为研发中心和海洋工程的母工厂,进一步规划产业园三大业务的全球布局,力争经过5年努力建成三一集团重要的全球研发制造中心。远期预计三一海洋重工产业园的投资会超过200亿元,年总产值会达到600亿元。
而在高栏港建设历时更长、投资更大的中海油集团,更是投资了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深水海洋装备制造基地、LNG接收站、热电联产、精细化工园5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近年来,作为珠海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平台和引擎,高栏港经济区发展迅猛,短短数年间引来世界500强、央企巨头纷纷“抢滩登陆”。目前港区在建,筹建重大产业项目33个,总投资额达160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过去的2011年,高栏港经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6.06亿元,工业总产值632.2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7亿元,全港货物吞吐量7170万吨,连续3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一。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站上国家平台 打造世界品牌
随着升级成为国家级新区,高栏港经济区有了一个新名字——“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珠江口西岸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区管理者告诉记者,政策固然重要,但在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的今天,政策仅是一个方面。高栏港要以世界眼光、全球视野、只争朝夕、抢抓机遇,努力把高栏港打造成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引擎和增长极。此次升格‘国家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了高栏港一个平台,一个国际化的理念,高栏港会在原来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在原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如何打造世界级品牌乃至产业基地。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火热推进,也让高栏有了十足的底气剑指“两基地一中心”——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基地、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3、收获果实可期 着眼持续发展
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成,高栏港像辛勤耕耘果园的园丁,即将迎来首批果实。但港区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强化“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着眼于港区可持续发展,遵循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律,真正实现港口错位发展、产业转型发展、区域绿色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会着眼未来发展全盘考虑招商引资工作,在产业的定位上高端谋划,紧紧围绕“3+1”产业做文章;在企业的定位上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全国500强、高成长的高新科技产业、总部企业等,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高端企业、高端项目、龙头项目,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
在硬件方面,港区将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港区今后几年每年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少于30亿元。高标准推进平沙新城建设,促进开发区向以产业为主导的多功能综合性区域转变。在软件方面,要以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打造临港产业“投资洼地”。与此同时,港区将增创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港区还表示,将在大力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围绕“‘十二五’末港区民生福利、幸福指数总体接近香洲主城区水平”的目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提升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老百姓。
(来源:互联网)